本书的创新之处集中地体现在研究内容上。本书将定制广告系统化、理论化并且适用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告定制化传播的观念。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书创新性地提出“广告定制化传播”这一广告发展观念,并将其作为本书的核心论点展开讨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趋势性的广告发展观念。将当前出现的纷繁杂乱的广告形式和传播方式进行整合、梳理,并深度剖析和阐释了当下新媒介环境中广告的定制活动,分析了其涉及的各主体关系,分层次地解释了这个概念在广告业界与学界的应用和价值,并做出了将其理论化和建制化的努力。在此基础上,在理论建构与实践指导的双向意义空间中建立了广告定制化传播的发展观念。
第二,本书综合宏观、中观以及微观的研究视角,试图从多角度为广告传播的巨大功能与作用寻找路径。为了更好地把握广告的定制化传播、广告定制和广告定制的风险,本书将广告研究置于媒介环境学的视野中,对相关媒介功能等研究成果进行了进一步探索。以“人”为研究起点,通过分析新技术的全面塑造对媒介环境产生的影响,以“人”为纽带衔接广告研究与媒介研究,清晰地展示了广告定制所涉及的主体及主体间的关系,并系统地将媒介与广告、理论与实践勾连起来。
第三,本书针对广告定制的条件、行为、实现路径以及最终实现定制化展开论述,从广告定制的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建立起广告定制概念,这是本研究的主要理论模型构想之所在。通过行为逐渐建立起广告定制的清晰脉络,并且将广告定制思维予以推广,将此研究框架和思路不断地丰沛和完善。
第四,本书选取新的媒介环境和技术背景下的新广告作为研究素材,并结合现实中的具体案例来讨论广告定制化传播的已然与应然问题。广告也是目前新媒介发展的一大动力所在。本书立足于对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考察,为广告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视角,同时也为广告实践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是对媒介研究和广告研究做出的有益探索与补充。
[1] 倪宁,谭宇菲.试析“大广告”时代的我国广告教育[J].国际新闻界,2009(5):10-13,25.
[2] 丁俊杰,初广志.中国广告传播研究轨迹[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3.
[3] 陈卫星.传播的观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02.
[4] 吕力.管理学案例研究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6.
[5] 曾琼,张金海.中国广告学知识生产的演进与逻辑转向——基于期刊论文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考量及文献计量学的分析[J].新闻大学,2015(1):126-133.
[6] 于长江.田野工作中的文化体验[G]//马戎,周星.田野工作与文化自觉(上).北京:群言出版社,1998:486.
[7] 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82-283.(www.xing528.com)
[8] 王晴锋.反思社会研究中作为方法的深度访谈[J].云南社会科学,2014(1):108-111.
[9] 奥吉恩,艾伦,塞梅尼克.广告学[M].2版.程坪,张树庭,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7.
[10] 倪宁.广告学教程[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4.
[11] 丁俊杰,唐瑾.现代广告通论[M].3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6.
[12] 舒咏平.广告传播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
[13] 高萍.“批判”传播学:兼析传播学、新闻学、广告学之学科关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22.
[14] 陈培爱.广告传播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72.
[15] 舒咏平.广告传播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2.
[16] USP理论: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里夫斯(Rosser Reeves)提出的“独特的营销主张”(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强调每一条广告都必须对消费者有一个销售的主张,该主张具有独特性,并非竞争对手所能取代,有强劲的销售力,并且通过强有力的说服证实其独特性。
[17] 陈培爱.广告传播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21.
[18] 目前存在的对“标准广告”的定义来自百度[2017-4-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GauP4qsCJJDIXpSInNDEt0dFNDPlne2eKTGkPLz2PrCf1Td247MgDD7ZoLOn3ihl72l7WfmqKriB4X6ieR4a。
[19]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4:7-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