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陵民居:徽派江南结合的文化精髓

金陵民居:徽派江南结合的文化精髓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陵民居以徽派民居为原型,吸收江南民居手法,兼具徽派民居建筑的淡雅和苏式园林建筑的秀丽,简朴大方,反映了金陵大家士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自成一体。高淳民居是金陵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代表性,要用金陵民居的艺术形式去整治。整治目标是保持金陵民居的平面格局和建筑结构,保持金陵民居的立面风格,善用体现金陵民居风格的内部装饰建筑构件。

金陵民居:徽派江南结合的文化精髓

金陵民居以徽派民居为原型,吸收江南民居手法,兼具徽派民居建筑的淡雅和苏式园林建筑的秀丽,简朴大方,反映了金陵大家士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自成一体。选址上,注重与自然结合,东部山区建筑依山傍水,与徽派民居相似;中部平原和西部圩区则多沿河而造,与江南水乡民居相似。平面布局上采用院落相套的模式,不似徽派民居有严格的等级规范,布局较为灵活。建筑平面一般民居平面三间,富裕人家一般为三间两进,天井相隔,走马楼相连。建筑外观上以青砖青瓦翘脊飞爪,品字形山墙为特色,山墙比徽派民居秀丽,较江南水乡民居大气。建筑材料以砖、石、木为主,是徽派民居和江南水乡民居的共性。建筑结构多为抬梁式砖木结构,这是受徽州民居的影响。门楣多有花砖砌成,雕工精细,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颇具艺术价值高淳民居是金陵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代表性,要用金陵民居的艺术形式去整治。

1)现状

高淳区内的建筑按年代可大致分为新中国成立以前和新中国成立以后两大类。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建筑以清朝、民国时期的居住建筑为主,集中在历史城区、古镇古村和各村镇的老街区;一些年代久远的历史遗迹如戏台、宗祠、城墙等均匀分布于全区各地,数量不多却极其珍贵,散发着浓厚的金陵韵味。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建筑吸收了西方建造手法,多以独栋2、3层洋房或多层板房的形式出现,金陵特色被极大削弱。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深入理解和认识,一批乡土建筑遗产受到较大影响,部分乡土建筑被拆除,部分乡土建筑外立面由于水泥涂料粉刷、瓷砖贴面等失去历史韵味,历史文化价值大大降低。如东坝镇的东坝老街,在2009年底环境综合整治后,沿街建筑大部分被重新粉刷,青砖小瓦、木板雕梁风貌不再,历史韵味大大削弱。区内留存至今的古建构筑物有300多处,门类齐全,包括民居、寺庙祠堂、牌坊、戏台、书院、会馆、店铺、井栏、碑刻、桥梁码头、渡口等,以民居和庙堂居多(图10-1)。

图10-1 高淳民居
图片来源:自摄(www.xing528.com)

2)整治目标

高淳民居的建筑类型较多,有民居、寺庙、祠堂、牌坊、戏台、书院、会馆、店铺、井栏、碑刻、桥梁、码头、渡口等。建筑的特征是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两层,出檐不深,面墙木板构筑。重点整治对象是高淳老街、漆桥老街、桠溪慢城小镇、各民俗文化村、各文化生态空间内的老建筑以及各镇村的老街巷。整治目标是保持金陵民居的平面格局和建筑结构,保持金陵民居的立面风格,善用体现金陵民居风格的内部装饰建筑构件(图10-2)。

图10-2 典型建筑平立剖面
图片来源:自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