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理论创新的成果及挑战

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理论创新的成果及挑战

更新时间:2025-01-0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只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理论创新成果的简单说明,很不全面。全面、系统、准确地总结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成果,是创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重要任务。应指出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不少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往往以官方的语言出现,很少冠名为某某学者的观点,这种情况可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不能因此就认为这些只是政治口号、不是理论创新。

正是由于西方发展经济学和中国现有发展经济学存在缺陷或不足,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不足以有效指导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全面充实和发展了发展经济学。

总的来看,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提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使人类社会对发展的认识更为完整、准确和深刻,无疑是对发展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和突出贡献;具体来说,中国在经济发展理论的许多方面都有创新,都提出了新观点、新理论、新主张。

在什么是发展方面,提出发展目标是建设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型国家,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内涵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为什么发展或为谁发展方面,提出了发展成果共享论、先富后富论、共同富裕论、公平与效率兼顾并重论。指出经济发展的成果不能只是少数人享有,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要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又不等于同步富裕,不能搞平均主义,必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其他人也走向富裕;在收入分配中,既要适当扩大收入差距,又要避免形成贫富高低悬殊、两极分化,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二者不可偏废。

在发展的过程方面,形成了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两次转移理论[3],认为世界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史表明,工业化必然导致人口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大多数农民转到工业等非农产业就业、迁移到城市居住的过程,也就是农民非农化、市民化的过程,而且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基本上是同步的,农民的非农化与市民化的过程也基本上是同步的,一次完成。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农民的非农化与市民化不是同步实现的,而是分两步进行,先由农民转变为进城务工人员,实现非农化,再由进城务工人员转变为市民,实现城市化,并且出现了“进城务工人员潮”“进城务工人员荒”等特有的现象。提出了“两个趋向”理论[4],即通过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发现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两阶段理论[5],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后发国家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往往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第二阶段是由引进为主转向自主创新为主,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www.xing528.com)

在发展的条件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6],指出发展中国家相对发达国家而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在技术、资本、市场制度、管理、竞争力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但也拥有低成本引进和采用先进技术、制度创新、结构变动、规模扩张、人力资源充足、外资引进等方面的优势,认为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会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中国家必须特别注意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

在怎么发展方面,提出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及其包含的五条道路[7],即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出和完善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论和经济结构调整理论[8],指出发展中国家必须不断创造条件,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外延型为主、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向集约型、内涵型为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使产业、城乡、地区等结构不断优化;提出了完整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模式,强调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七大关系”、合理实行“五个统筹”。即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国内发展同对外开放的关系;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实了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方式的理论;提出了三种城市化发展模式[9],即“适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指出“过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是存在严重“城市病”和“农村病”的“病态城市化”,只有“适度城市化”才是“健康城市化”,合理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应该是工业化与城市化适度同步发展的模式,为此还必须使“农民非农化”与“农地非农化”协调;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出中国必须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也不是要复制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是要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促进中国的发展。

以上只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理论创新成果的简单说明,很不全面。全面、系统、准确地总结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成果,是创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重要任务。应指出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不少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往往以官方的语言出现,很少冠名为某某学者的观点,这种情况可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不能因此就认为这些只是政治口号、不是理论创新。正如美国的库恩博士所言“中国领导人的政治思想通常以精练的口号形式表达出来,外国人通常难以接受,甚至有的中国学者也不接受。他们觉得这些口号只是空洞的辞藻。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分析、领会这些中国领导人的口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它们体现了时代的话题与对待这些话题的基本态度。”“政治口号强调的是一个社会中那些问题最大、最敏感、最急需改变或改进的方面。”[10]而且,还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指导方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