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业绩为中心的管理创新: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业绩

以业绩为中心的管理创新: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业绩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占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在具体的管理细节上以500强为标准来要求自己。

以业绩为中心的管理创新: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业绩

网上曾经有这样一个段子:

某大型企业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为了避免把空盒子卖给顾客,他们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几十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时,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恼火,对负责该环节的工人说:“赶快把这个搞定,不然就开除你!”工人很快想出了办法:他花了90块钱在生产线旁边放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猛吹,于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这个段子,也许真实发生过。

在中国,占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在具体的管理细节上以500强为标准来要求自己。

不同规模的企业面临同样的问题,因为所处阶段差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笔者也是基于这样的缘由,在多年管理咨询与管理培训工作中,对于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困惑进行深度思考与问题解决,积淀了这本书。

一、中小企业所有的管理行为都应该以业绩增长为核心

1.本书聚焦于帮助中小企业找到快速提升业绩的方法

在多年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所有的管理问题后面只有一个问题,就是业绩。所有找笔者做管理咨询的中小企业,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业绩的增长遇到了阻碍;或者想老板做得轻松点,甚至有退休计划,但是因为担心业绩下滑而没办法从管理细节中退出来。核心都是业绩问题。

2.让老板们换个更简洁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的企业

管理学有太多的名词,太多的流派,太多的大师与专家,企业家不是学者,如果不能抓住重点,会陷进去,或者被非重要的东西带偏,反而不如用常识做管理效果好。

3.给中国原创管理思想添砖加瓦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不需要讨论,中华文化复兴一定不只是GDP数据,还必须有伟大的企业、伟大的企业家、根植于中华文化的管理思想与工具。与此,本书也算是一个尝试。

二、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方法远远不够

1.从国外引入的管理学理论过于复杂,很难在中小企业落地

笔者本科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多年后又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了MBA。求学过程中学到不少理论,然而在工作中,我发现,用在学院里学的工具指导中小企业,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常常造成“管理文学化”,执行成本极高且效果不佳。事实上,学院里教的管理学大都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流派庞杂,体系繁复,内容与方法对中国的中小企业缺乏针对性与适用性。

2.大企业总结出来的管理方法多数不适合中小企业

当下社会上流传、讲授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基本上是大企业,尤其是BAT这类企业的成功方法与工具,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并不适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生存状态差异极大,需要的管理是不一样的。比如华为几十万员工,中小企业大都几十、几百员工,怎么可能直接照搬华为的管理方法?

3.一招治百病的管理工具有很多弊端

当前比较流行的股权激励、阿米巴、合伙人、合弄制等,的确是发展趋势,也是先进的管理模式,但并非适合所有类型的中小企业,在应用过程中,火候稍微拿捏不好就会贻害无穷。比如股权激励,使用不当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

4.社会上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思想及工具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以“中小企业管理学”为主题的书,大都只是在普通管理学前面加了“中小”两个字,缺乏针对性与适用性;虽然也有一些前辈致力于中小企业管理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中小企业的数量及需要,无论是专家、思想,还是工具、方法,都远远不够。

三、本书的理念基础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归零,重新思考管理学的问题

在咨询公司帮助多个企业的实践中,笔者发现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决定暂时格式化自己过去在学院及工作实践中掌握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回到原点,归零,重新思考总结一遍管理学。并且给自己确定了12字的指导方针:农民思维,学院结构,哲学高度。

农民思维:朴素,实用,简单明了,结果导向。绝不绕来绕去。

学院结构:吸收学院体系的结构化思维方式,分清逻辑、主次,并能清晰描述。

哲学高度:站在历史观、时空观、社会观的角度看企业,从人性的深度看管理。

2.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支撑

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国在历史上无论经济还是文化,都领先过世界很多个世纪,而且作为一个弱宗教的文化体系,我们的文化一直是倾向于经世致用的,对生活、对生命、对生产,都要有直接帮助。近代,世界文化多元碰撞,但并不意味着中华文化失去了价值和领先性。我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找到了很多对管理学有更高维度指导的思想,也是本书的理念基础,比如:(www.xing528.com)

易经》:变易、简易、不易。

道德经》:三生万物。反者道之动。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

孙子兵法》:道天地将法。智信仁勇严。先胜而后求战。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管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格物,致知。

3.创新管理思想与工具的提出与验证

本书的管理思想与工具,从开始构思到工具验证,用了近十年时间;从结构基本完整到落地实践,用了五六年时间。本书管理思想与工具在几十家企业落地实践,在几百家企业培训分享。在此过程中,笔者亲自咨询指导“S-APC铃铛”管理瓶颈突破模型落地的中小企业,第二年的业绩增量平均不低于40%。可以说,本书所提出的创新管理思想及落地工具,通过了实践的检验。

四、“弱管理思想”、“335管理模式”、“S-APC铃铛”模型、“中小企业瓶颈循环突破理论”简介

1.“弱管理”思想3个内涵

强调内驱:最好的管理是不用管理。业绩是员工干出来的,但没人喜欢被人盯着工作,好的管理要激发大家的意愿与自觉,“弱化”监督,强调内驱;用合适的机制与文化调动员工的主动性。

重点突破:中小企业管理千万别追求完美!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影响企业业绩的管理因素是有主次的,只突破“弱点”,也就是当下的管理瓶颈即可。只要业绩持续增长,管理可以先不用动。

老板归位:老板越累,企业越废!老板在管理上要多做“旁观者”,把主要精力放在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打通企业管理的系统上。“弱化”自己在管理流程中的作用,减少在管理细节上的精力投入,尽量别把自己做成螺丝钉与救火队长。

“弱管理”思想,是本书的理念基础,蕴含在模式、模型、理论的细节里,但又很少单独提出,属于底层原理,特注。

2.“335管理模式”与“S-APC铃铛”模型简述

抓住3个人,做好3件事,5步摇响铃(“S-APC铃铛”模型)。

抓住3个人——老板、员工、客户。

做好3件事——抓住趋势:观天时、踩对点(战略时机选择);创新模式:识地利、选对路(商业模式落地);提高效率:创人和、跑得快(组织效率提升)。

5步瓶颈突破——5步:战略、目标、能力、动力、合力。共包含15个管理要素:愿景、差距、路径;设计、分解、应用;结构、人才、整合;有钱、有爱、有梦;制度、领导、文化。

在咨询及培训实践中,最常用的是这两个,尤其是“S-APC铃铛”模型,这也是本书书名“解放老板的5步瓶颈管理法”中“5步”的具体内容。

3.“中小企业瓶颈循环突破理论”的三个原则

以业绩为中心:如果不以业绩提升为管理改进的中心,则操作中极容易为了管理而做管理,陷入无数非重点的细节中无法自拔。

结构化分析:管理问题涉及的因素极为众多,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庞大的支系;且在不同的企业,即使是一类的管理问题,表现也常常是各种各样;身在其中,又常常会觉得“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容易被人情带入非理性;所以,必须以一个结构化的工具去拆解问题,分类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快速、准确(本书的335,就是主要结构:第一个3是认识角度,第二个3是框架梳理,5是落地工具)。

瓶颈突破循环:追求管理的完美是最大的陷阱。中小企业没必要做完美的管理,也千万不要追求完美管理——管理是鞋,企业是脚,业绩是奔跑;太多精力放在漂亮的鞋上是舍本逐末,鞋不掉、不影响企业跑起来就行。这是因为,等过一个阶段,脚长大了,原来的鞋还要换掉。所以说,对于中小企业,解决管理问题只需突破当下影响业绩增长的瓶颈环节即可;待业绩增长一段时间之后,再分析新的瓶颈并解决,依此循环。

“中小企业瓶颈循环突破理论”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用工具与大量落地案例证明其正确性及价值。

在正文开始之前,送给读者一段顺口溜,既是本书的中心思想,也是给中小企业在管理改进、瓶颈突破方面的终极忠告:

经营在管理之上,先后顺序,千万别忘;

不要对标500强,彼之蜜糖,我之砒霜;

因陋就简做增量,带着问题,野蛮生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