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业风险的分类及作用能力分类

商业风险的分类及作用能力分类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多种多样,为了加强对商业风险的管理,有必要按照不同标志对商业风险进行分类。如意外事故、物流中的商品运输、保管不当等所造成的风险就属这类风险。2)按商业风险主体对商业风险的作用能力不同分类不可选择风险不可选择风险是指对商业风险主体而言,某项风险有时是不可避免的或没有选择余地的,如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商业风险。

商业风险的分类及作用能力分类

商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多种多样,为了加强对商业风险的管理,有必要按照不同标志对商业风险进行分类。商业风险分类的标准很多,从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最常用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按商业风险的性质(即可能的经济后果)不同分类

(1)纯粹商业风险

纯粹商业风险,又称为静态商业风险,是指当风险发生时,仅仅给商业主体造成损失的风险。如意外事故、物流中的商品运输、保管不当等所造成的风险就属这类风险。由于这种风险一般只会给商业主体造成损失,不会产生风险机会和利益,因此称为纯粹商业风险或静态商业风险。纯粹商业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资金或资产实物形态的风险,即意外事故或商品运输、保管不当等发生时,使企业资金或资产在实物形态上蒙受的损失。

②经营者自身的安全风险,即商业经营者在经营中出现伤残、疾病菌、死亡等情况使企业蒙受的损失。

(2)投机商业风险

投机商业风险又称为动态商业风险,是指当风险发生时,既可能给商业主体带来利益,也可能给商业主体造成损失的风险。如由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风险就属于这一类。当市场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商业主体如能采取灵活措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适应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就可以抓住市场机会,获得一定的利益;反之,商业主体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可能招致巨大的损失。

2)按商业风险主体对商业风险的作用能力不同分类

(1)不可选择风险

不可选择风险是指对商业风险主体而言,某项风险有时是不可避免的或没有选择余地的,如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商业风险。

(2)可选择风险

可选择风险是指对商业风险主体来说,某项风险是可以选择或可回避的。当某项风险对经营者有利时,经营者可以抓住时机去冒风险并从中获利;当某项风险对经营者不利时,经营者便可主动放弃或采取措施回避它而不至于蒙受损失。对于可选择风险的选择情况,取决于商业主体对该风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3)按风险作用的强弱不同分类

按风险作用的强弱不同分类可分为高度风险、中度风险和轻度风险。一般来说,商业风险中主要以中度风险和轻度风险为主,风险企业或高科技企业承担的主要是高度风险。风险的强弱程度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商业风险主体所从事的风险活动本身风险有多大;二是商业风险主体的实力。如规模大的商业主体的实力比中小型商业主体的实力强,所以它就可以冒大一些的商业风险。

4)按造成商业风险原因分类

(1)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由自然因素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如商品在运输、储存、经营过程中因交通火灾水灾雷电地震等事故而给商业主体带来的损失。这类风险有的可以预测或避免,有的则无法预测,是人们主观力量所无法避免的。

(2)人为风险

人为风险是指由人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引起的风险。人为风险首先包括商业企业的风险,如经营决策失误、高级管理人员变动、职工怠工、新项目开发失败等带来的损失。其次包括企业外部风险,如市场利率变化、价格变化、销售渠道变动、新竞争对手的出现、大企业倒闭破产、政府政策变化等对商业主体可能带来的损失或收益。

5)按经营者的直观感觉分类

(1)有形风险

有形风险是指凭借经营者的直观感觉和经验进行判断,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评估其损失大小的风险。如商品滞销积压,资金不足,货源奇缺。商品削价处理,在途商品损失等,这些风险是有形的、可以测算的。

(2)无形风险

无形风险是指不能凭借经营者的直观感觉和经验进行判断与估计的风险,如企业服务质量低劣造成企业形象的损害,商品质次价高导致的消费者信任危机、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劳动效率低等。这些风险是潜在无形的,对经营者的威胁较大。

6)按商业风险产生的区域进行分类

(1)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商业风险中的主要风险之一,主要是指商品所有权转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包括采购风险、销售风险和价格变动风险等。

①采购风险是指在采购商品的过程中发生的风险,包括商品质量不符合要求,交货数量不符,供方延期或提前交货,不按规定地点交货等。这就需要认真签订采购合同,合理确定采购批量,严把进货关,以化解采购风险。

②销售风险是指企业在出售商品过程中产生的风险,通常包括买方拒收货物造成损失,买方不付款或不按时付款造成损失,实际销售状况与预计状况不符所造成的积压或欠缺等。对于企业来说,要注意分析市场,科学预测市场需求,了解买方的资信情况,采取措施稳妥销售商品,促进贷款及时回笼。

③价格变动风险是指由于价格变动产生的风险,在采购和销售活动中都存在这种风险。在一定时期或合同签订到履行的时间间隔内,市场形势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商品价格的涨落,产生合同价格与实际价格市场价格不符,或者发生企业预期售价与市场价格脱节的情况。所有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相应风险,减少预期收入或发生亏损。

(2)物流风险

物流风险是商品实体跨时空运动时所产生的风险。商品实体流通的过程中所蕴含的风险主要有商品运输风险、商品储存风险、商品装卸、搬运风险、商品包装、加工过程中的风险等。因为在商品实体的流动中,可能会发生商品丢失、短缺、变质、损坏以及发生灾害事故等情况,造成经营主体蒙受风险损失。对此,主要通过加强管理和相应保险的方法来化解。

(3)结算风险

结算风险是在商业结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一般包括由货币价格变动所产生的风险,如通货膨胀对买方或卖方带来的损失;也包括由于采用不同的结算方式而带来的风险,如采用远期信用证结算方式会带来风险;还包括外汇风险,即企业在进出口业务活动中,以外币表现的资产或负债,因未预料到外汇汇率变动而带来的风险,主要有外汇预测和外汇评价风险以及外汇结算过程中所产生的汇兑损失。

(4)商业投机性活动风险

商业投机性活动是指利用市场供需差异,捕捉需求机会,投其所需,从而达到赢利目的的一种行为。具体来说,是对市场上价格容易变动的商品,在其价格上下波动时,专门利用价格变动来获取利润的行为。如商品期货交易行为。然而,由于市场是处在不断变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准确地预测市场变动趋势,所以此类交易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但也正是由于有这种风险,才存在与之相应的高收益。

(5)竞争风险

每个商业企业都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更多地盘和更高地位,这就有可能会发生原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商业中的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必须应付来自原有和新进入企业的各种竞争力量构成的威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我国的商业企业已进入成熟期,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风险增大。(www.xing528.com)

(6)信誉风险

商品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其信誉经常面临风险。良好的信誉往往是周到的服务、适当的让利等行为的综合结果,它会为未来的盈利带来新的机会,也会给近期的盈利带来损失。另外,社会公众对商业企业整体印象和评价好,该企业就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反之,则会蒙受损失。

(7)事业发展与决策风险

经营成功,盈利丰厚,信誉牢固,是事业发展的前提,但这些条件即使都具备了,要扩大商业经营规模也还面临着风险。在资金、贷款、各项费用和扩大规模后的效益等方面出现不测,影响了投资的回收,就是事业发展的风险。规模越大决策风险也越大,但抵抗风险的能力也相应较强。

小案例

国际商业巨头海外业务拓展中充满商业风险

2020年伊始,又一外资零售巨头退出中国。1月,英国最大零售商Tesco PLC(TSCO.L)乐购集团宣布,将向华润集团出售与华润成立的合资公司20%股权,价格为2.7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5亿元),该交易于2月28日完成。

该交易信息宣布后,乐购第二天股价下跌2.53%。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至今,除沃尔玛外,12家外资零售商中已有11家退出中国。与此同时,本土零售商持续进击,国外挑战者陆续进入,新一轮的商业角逐已经展开。

本土化转变失败,乐购早生退意

实际上,乐购退出并不意外,早在2014年与华润集团建立合资公司后,市场已经普遍认为该英国巨头不再恋战,已经谋求退出中国市场。

2004年,全球规模第三大的超市集团Tesco宣布进入中国,耗资21亿元收购顶新集团旗下乐购超市50%的股权,并将超市更名为“Tesco乐购”。时任Tesco乐购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的陶迩康曾对外放言,5年内开200家门店。

彼时,外资商超正在中国快速发展。家乐福上海为中心辐射华东区,沃尔玛集中在以深圳为中心的华南区,两大巨头门店在这些区域快速扩张。为了避开竞争对手,Tesco乐购没有向北京、上海等地进军,转而投向青岛潍坊等北方二、三线城市,这些市场竞争尚不激烈,能够保证其进行发展。

然而,不够熟悉中国市场的Tesco乐购,门店布局总是远离成熟社区。在选品方面,也固守原有的习惯,几千平方米的店,有一半都是电器、进口食品等,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不能完成本土化转变的Tesco乐购,终究难抵业绩下滑的压力,于2014年5月宣布与华润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将乐购在中国的131家门店与合作伙伴的近3 000家门店合并在一起。其中,Tesco拥有合资公司20%的股权,华润拥有80%股权。

6年后,乐购最终决定将剩余20%股份售出,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乐购方面表示,出售20%的股份使其能够进一步简化业务并将其重点放在核心业务上,所得款项将用于一般公司用途。据了解,自2014年乐购现任CEO戴夫·刘易斯(Dave Lewis)上任以来,便开始推行减少非核心业务以提高盈利能力,将投资重心重新拉回英国本土市场的整体发展策略。

2019年12月,乐购正式发布声明,宣布对亚洲业务进行战略评估,包括考虑出售泰国和马来西亚业务的可能性。如果出售东南亚业务终成定局,那么就意味着乐购将全面退出亚洲市场。

4年关店千家,接盘方华润零售困境何解?

对于此次股权交易,华润集团回应媒体称,交易完成后,华润万家仍将在大数据、供应链等多方面与乐购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华润方面还表示,集团对旗下华润万家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未来也会继续支持华润万家的发展。

尽管华润态度乐观,但目前频频关店的华润万家身陷困境,以往对乐购的整合也不如人意。此次收购后,乐购很可能成为华润业绩的“负担”。

早在2015年,华润创业就因整合乐购直接亏损9.06亿港元。据华润集团财报,2014年华润创业营业额增长15.33%至1 689亿港元,乐购中国的整合导致店面增加。核心利润却由盈转亏13.6亿港元,主要由于乐购中国整合带来9.06亿港元的亏损,以及6.4亿港元的门店关停拨备。

除业绩亏损外,同年6月,华润整合乐购案还因员工抗议引发市场关注。据悉,华润万家推出调岗计划后,引发了乐购华南区7家门店员工的抗议,其中大部分都是工龄超过6年的老员工。

有业内人士指出,Tesco乐购与华润万家一样,在很多地方有重合的门店。这种并购并没有像之前那样形成区位优势的互补。另外,Tesco其本身就拥有自己的文化积淀,而华润万家并购作风一向强势,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在融合过程中可能发生激烈的碰撞。

整合乐购不及预期,华润万家也身陷困境。近年来,随着国内零售环境的变化,大卖场模式衰落,华润万家业绩不振,频频关店。据统计,2014—2017年,华润万家门店总量分别为4 127家、3 400家、3 224家、3 162家,4年中关店数量已近1 000家。

2019年,继将北京两家门店托管物美后,华润万家又将在山东开设的7家超市转让给家家悦。据股权转让公告,2017年,山东华润万家净亏损达1.23亿元。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华润对乐购的整合之所以会陷入困境,最主要的原因是双方没有形成协同效应。经过多年业务方面的融合,现在或许是全盘接手乐购的成熟时机。不过,目前华润万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卖掉大卖场后,能否靠布局精品超市、社区业态一挽颓势。”一位零售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外资退潮,国内零售新变局

近年来,与外资零售商尤其是大卖场经营者相关的消息大多为“出售”。蓝鲸记者注意到,2018年至今,除沃尔玛外,12家外资零售商中已有11家退出中国。

2019年,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第24个年头,家乐福以48亿元卖身苏宁的方式全身而退。同年10月,麦德龙以10欧元的价格将麦德龙中国80%控股权卖身给物美,退出中国。上海虹桥路上开了7年的日本老牌百货高岛屋也于2018年因经营困境提出“关闭”高岛屋上海门店,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暂缓关店计划。

在此之前,已有大量外资零售卖场及时止损,相继退出中国,包括法国的欧尚、英国的玛莎百货、韩国的乐天玛特、美国的梅西百货、西班牙的迪亚天天等。

外资零售的退潮,其主要原因在于业绩下滑。近年来,国内零售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在便利店电商的双重冲击下,大卖场业态日渐式微

在此背景下,于20世纪90年代集中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商们普遍面临租约到期的问题,租金上涨、人力成本上涨等压力。再加上“尾大不掉”的转型不畅,便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表示,20世纪90年代外资零售巨头入华,主要看重的是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低廉的劳动力和低水平的市场竞争。现在,这些有利因素有的在消失,有的在弱化。这些企业面临成本上涨、业绩下滑的态势,调整自然成为普遍选择。

在外资零售退潮的同时,本土零售商则持续进击,国外挑战者进入,新一轮的商业角逐已经展开。以腾讯阿里、京东、苏宁为代表的新玩家布局线上+线下零售,逐渐掌握主导权。永辉、物美等本土商超则在积极并购、转型,补齐短板持续进击。美国仓储超市巨头Costco和德国最大的连锁超市ALDI这类挑战者陆续进入。

中信建投分析师认为,目前,国内零售环境已形成多元化格局,优胜劣汰是不变的定律。随着线上线下业态的不断融合,越来越多新零售企业加入,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想一想:

这个案例说明商业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你是沃尔玛老总,会用什么措施来规避这样的风险?假如你是沃尔玛的员工,你会有什么样的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