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洁[2]
【摘要】
2020年9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本文对该文件的六项重点任务逐一进行解读,同时根据笔者的经验分享一些观点和建议。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9月11日,在“世界精神卫生日”(每年10月10日)前一个月,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社会上反响热烈。但有些人只关注到其中关于将抑郁症筛查纳入高中及高等院校学生健康体检范围这一条,而忽视了其他更重要的内容。
众多的行动表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正在逐步完善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作为社会基石的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为员工提供EAP(员工心理援助计划)服务,因为企业认识到心理资本是除了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之外的第四大资本。现代资本已经呈现从有形向无形的发展态势,民众的心理资本也是国家无形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对国民素质全面提升以及整个社会效能有积极的作用。《方案》提出通过预防、筛查、治疗等一系列措施来防治抑郁症,这是为完善心理健康体系迈出的坚实的一步。
第一,从预防及宣传层面来看,目前社会上还存在对心理问题的污名化现象,带来对心理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对抑郁症的误解,导致一方面许多人不承认自己有问题,另一方面,许多人不认可自己的家人或周围的人得了抑郁症,致使病程延长。毕竟抑郁症并不是器质上的疾病,它不像生理疾病那样可以通过仪器设备检查看到身体器官的异样,许多抑郁症从外表看不出来,是典型的“阳光抑郁”。所以,抑郁完全是当事人的内心感觉。这也导致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是矫情,是懒惰,认为只要多动一动就好了,这更让当事人承受更大的压力。通过宣传,可以让公众了解到心理上的问题同身体一样需要被治疗和关爱,从而给抑郁症患者营造一个更加友好的环境,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康复。
第二,关于筛查评估,方案中明确使用PHQ-9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筛查,并且结合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方式,这可以大大地方便公众进行自我测评以了解自己的状况。抑郁症作为精神类疾病,只有专业医生才能做出诊断,医生会通过面对面观察、问询、患者自评、家属或朋友提供信息等多种方法综合来诊断。其中,患者自评就是以抑郁自评量表进行,目前世界上常用的抑郁量表如图1所示,医院普遍使用的是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其中,PHQ-9也是广泛使用的自评量表,它严格按照抑郁症诊断标准制定了9个题目。
图1 常用的抑郁量表介绍
所以,使用抑郁量表虽然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诊断,但可以给自己做一个预警,当分数较高的时候提醒自己该进行适当的调节。
但如果仅仅简单提供PHQ-9量表给学生进行体检筛查,这会给人带来三个方面的担忧:
(1)筛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抑郁症需要专业精神科医生才能诊断,是需要面对面综合评估的,凭简单的量表就确定疾病让人感觉不够严肃,可能导致乱贴标签。另外,自评量表是很主观的,取决于被测者的真实想法,如果考虑测评结果可能带来的其他影响,那么被测者做出不真实的回答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除了抑郁症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心理障碍也可能在某个阶段被诊断为抑郁症,比如人格障碍、双相障碍、社交障碍等。
(2)筛查的时效性。对抑郁症的诊断除了症状以外,还有一个是病程标准,通常是指在过去的两周内是否有相关症状。所以有人说抑郁症就好像心理感冒一样,你现在是,不意味着以后也是;现在不是,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得。
(3)结果的保密性。这涉及被测者的隐私,后续的数据会如何使用是大家普遍关注和担心的问题。
基于此,建议将自评量表作为学生体检时一项自我检测的内容,而不记录到体检报告中,如果需要,他自己再去寻求专业的诊断以及相应的帮助。(www.xing528.com)
第三,关于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虽然在这里强调的是各级医院对抑郁症开展知识培训,但相信也会带来对其他精神或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在心理咨询界有个现象,遇到有心理问题的来访者,都会询问其是否有身体相关的器质性疾病,同时会根据情况推荐做相关的身体检查。当代医学已经了解心理和身体的交互影响,从而提出心身疾病[3]概念。像原发性高血压、消化道溃疡、神经性呕吐、偏头痛、支气管哮喘、慢性疲劳等都是常见的心身疾病。
国内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1/3的患者的疾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他们需要心身同时治疗,但医生很少推荐病人做心理方面的配合治疗。一方面可能考虑到病人的抵触情绪,病人对心理问题的羞耻感;另一方面可能也跟医生对心理问题知识缺乏了解有关。相信通过此措施可以扩大医生对心理疾病的关注和了解,增强医生对病人的身心互动的理解,甚至促进整个医疗系统对心身疾病的诊断发展,从而有助于病人得到更全面的治疗。这也符合国务院2011年颁布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也为建设健康中国迈出更积极的一步。
第四,关于重点人群干预力度,可以看到方案中对特定人群,比如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群以及高压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其中特别容易忽视的是企事业高压职业人群。根据日本学者下田广造的研究发现,抑郁病人病前为人正直、有正义感、工作认真、责任心强、追求完美,这种性格也称为“下田性格”,跟抑郁症高度相关。了解了这一点,可以帮助企事业管理者更好地理解抑郁症患者,同时也积极地鼓励企事业单位实施EAP(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从对目前实施EAP的企业的调查来看,EAP既给员工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同时也给员工家属提供同样的服务,切实解决员工的各种心理负担和压力,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2020年6月,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联合财富中文网,对全球1 300多名CEO和企业高管(中国107名)进行了调查,虽然这次疫情使心理问题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但只有14%的全球CEO和12%的中国CEO认为,投入更多资源于员工的心理健康将是新冠疫情带来的长期影响之一。在疫情之初,许多企业采取了一些措施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结合这个方案,希望这些措施不是暂时的,而是可以持续地成为员工的福利。
第五,关于强化心理热线服务,建立公益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对公众来说是重大利好消息,是普通群众非常重要的求助端口。目前社会上的心理求助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去精神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精神科,众所周知,去公立医院的时间成本大,心理压力大;二是去私人的心理机构,普遍咨询费在200~2 000元/50分钟(以上海为参考),是很大的经济成本。所以,公益心理援助热线,一方面可以解决医院门诊的压力,另一方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来电者的心理状况,再根据情况推荐合适的后续方案,极大地降低了人们对心理问题的求助门槛。
在疫情期间,华中师大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依靠腾讯提供的网络电话平台,由教育系统内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专家以志愿者的形式在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是临时性的(持续了将近半年),长期就难以坚持下去。因为参加人员白天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另外,24小时热线,特别是晚上深夜,是抑郁症患者或者一些有心理问题的病人失眠的时间,这给热线接线员精神和身体带来了双重压力,如果公益热线全凭志愿者热情,而缺乏其他实质上的支持措施,可能很难支撑下去。前几年,一个台湾心理学家在大陆开设了公益危机干预热线,以公益低价提供危机干预的培训为报酬招收志愿者,吸引了不少咨询师去参加,这个24小时热线需要咨询师通宵值晚班,但没有其他回报,最终这个热线也没能坚持下去。
所以,建议公益热线接线员应该是全职人员和兼职人员/志愿者配合,以全职人员为主,吸引资深的专业人士参加,组成稳定的团队,做统筹管理,再以有爱心和热情的志愿者与兼职人员为辅,扩大受众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全市的热线可以与各个社区的心理服务中心联合起来,为来访者提供后续的服务(包括面对面长、短程咨询),而热线中心就成为一个统筹分配中心。这样,全市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就联系起来了,当然其中还要细化热线和社区的分工、流程等事务,这可以参考国际EAP公司的服务模式,以咨询主题为对象来管理。提出这样的方案,是考虑到抑郁症或一般心理疾病都不是一次性就能解决的,需要有一段时间的咨询。
第六,及时开展心理干预,定期为提供心理服务的人员提供培训、督导和演练机会,帮助他们在技术上精进成长,这是建设专业团队的需要,也会更加吸引有志人士的加入。
最后,我国目前的心理健康服务还落后于欧美国家,总体上没有一套贯通医院、社区和个人的体系,许多人求助无门,而专业人士愿意把此次以抑郁症为切入点的防治方案看作是整体心理健康服务方案的先导,让我们对社会的整体心理服务系统充满期待。
【注释】
[1]原文发表于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安泰研值》2020年10月22日。
[2]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平台建设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3]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order)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心身疾病具有的特点包括:a.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b.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c.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反应有关;d.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e.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f.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