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包容性创新为价值导向,开展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的研究,制定人工智能行业技术标准。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符合人类基本价值观和伦理道德,体现多样性和包容性,使各类人群和地区能够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的福利,同时要强调市场主体对潜在伦理风险与隐患负责,提高技术水平,控制各类风险。在数据获取和使用方面,建设数据安全示范应用系统,严防数据泄密,探索允许用户撤销个人数据授权的机制及计算平台,提升个人数据安全性。在治理体系方面,要对“机器换人”保持包容和谨慎态度,探索更能发挥人类优势和特点的新工作,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共享人工智能治理经验。
(2)扩大人工智能领域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保障各类人群融入人工智能市场的权利,消弭“数字鸿沟”。在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基础教育应更加重视基础数学和科学技术教育,增加人工智能教育内容;高等教育应及时新增人工智能专业,设立人工智能学堂班,采用交叉联合学科培养方式,培养面向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军人才。职业培训则要及时对最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进行判定,并为受到影响的劳动力提供免费教育和再培训的机会。而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和人群普惠,推动各地区数据共享,加快弥补欠发达地区人工智能技术的空白,改善落后地区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环境,提高低收入人群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可利用性。
(3)挖掘人工智能市场需求,重视低收入人群,积极开发服务于低收入人群的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企业应积极探索能够使低收入人群资源市场化和低收入人员市场化的商业模式,促使低收入人群能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其拥有的资源也能够纳入正规的市场体系以内。这就要求企业在开发相关产品和服务时,充分考虑到使用人群和应用场景的多样性。通过考虑特定人群的需求和体验,不断改进和持续提高产品的包容性。比如,在当前信息高度不对称的金融行业,我国有许多来自低收入群体的贷款申请者,他们由于没有信用卡,也没有银行的信贷记录,因此很难申请到银行的贷款。百融云创公司则抓住这一市场痛点,利用大数据,结合深度学习与AI算法来帮助银行评估低收入人群的信用,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使得低收入人群能够通过贷款进行创业,并依靠市场体系,运用自身拥有的资源进行价值的获取和创造,进而增进社会福利,这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包容性、公平性和普惠性。
【注释】
(www.xing528.com)
[1]原文发表于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安泰研值》2020年8月18日。
[2]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人工智能+”行研团队负责人。
[3]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