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民[2]
【摘要】
在“理论—实践”周而复始的互动升华中,有三个相对独立的环节:把实践问题提炼为理论问题,在理论层面的升华,以及用理论成果解决实践问题。当实践复杂多变,与系统的理论距离甚远时,三个环节上的研究可能需要独立进行,协同发展。在现实中,后两个环节上的成果能够独立评价,有较强的激励机制,而相对而言,第一个环节上的成果难以独立评价,缺乏有效激励。强调案例研究在理论研究中的作用或许能够弥补这方面的欠缺。
日前,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的推动下,“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在北京隆重成立。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等都纷纷到场祝贺。《管理世界》《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等26本国内知名学术期刊共同发起组成这一联盟,我担任主编的《系统管理学报》也在其中。
多年来,案例教育一直是商学、法学等经验性学科实践教育的重要形式。然而,这次“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的成立,意味着管理层正在探索赋予案例以更新的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3]总书记的指示对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也为我国案例研究的定位探索指引着方向。
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是个永恒的主题。理论来自实践,又需要回归于实践,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如何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长期健康互动,却是一个世界级难题。
在推进理论与实践互动的过程中,有三大环节:一是把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提炼成新的理论问题,即从实践到理论;二是用科学手段去解决提炼出来的理论问题,以获得理论成果,即理论层面的升华;三是用理论成果去解释和指导实践,以改善实践的效果和价值,即从理论回归实践。这三个环节周而复始,形成闭环,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
要使得每个环节都能够发展顺畅,相互促进,就必须有足够的动力机制加以引导。而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后两个环节有着很强的激励机制,相对来讲第一个环节则显得较弱。
在理论层面的升华这个环节上是有着强有力的激励机制的。我国每年投入大量的科学研究经费,支持各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学者们不仅能获得充足的科研经费,还能凭借他们的理论成果晋升职称,获得各种荣誉称号。成千上万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们在这条道路上辛勤耕耘着,但是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对于理论结果对实践的指导和解释是不擅长的,甚至是不关心的。
理论回归实践的环节虽然不是很理想,但仍有较强的激励机制。我国确实有不少成果束之高阁,甚至当初申请专利不是为了落地,而只是为了交差。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需要提升技术,改善产品和服务,要创新商业模式,所有这些都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着学者和研究人员积极投身到理论成果的转化中去。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措施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比如国家投资十几亿元在上海新建的以促进前沿技术和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为目标的国家转化医学中心就是无数案例中的一个。(www.xing528.com)
所以,相对而言,在由三个环节所构成的“理论—实践”闭环中,从实践到理论这个环节,即把丰富的经济社会实践中呈现出来的新问题及时提炼成新的理论问题的这个环节是最为薄弱的。说白一点,就是如果你不能把这些提炼出来的问题加以解决的话,没人为这个环节的成果买单。
这个情况之所以变得日益突出,甚至严重阻碍了“理论—实践”的持续升华,是因为我们面临的实践越来越复杂多变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还没有那么远,许多研究者能够把自己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问题直接加以解决,即同时完成第一和第二环节的工作,甚至把第三环节的工作也做了。这样一个学者或者一个团队就把“理论—实践”的闭环走完了,成本和绩效都是内在实现的。然而如今面临的现实一是复杂,都是综合性问题,而理论却随着学科分类越来越细,每个学者都只是一个视角方向的专家,容易出现片面性;二是多变,随着技术、商业模式和政府政策的推动,实践中的问题不断变化,原有理论的分析框架可能不再适合分析新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所以一个学者不再适合同时开展三个环节或者两个环节的研究工作,或者不再有优势,需要在更大范围分工协作。
“理论—实践”的闭环运行,与打排球很相像。当“实践”把一个球发过来时,“理论”需要完成接发球、二传、扣球等一系列动作,才能获得一分。如果“实践”发过来的球难度不大,那么一位学者能独立完成整套动作:提炼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反馈和作用于实践。但是,当“实践”给出的问题难度很大时,一个学者甚至一个研究团队也未必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整套动作,这就需要学界在更大范围内分工合作,有人致力于扣球,也有人专攻接发球和二传。
在“理论—实践”的价值链里,案例研究应该就是一个“二传”的作用。好的二传能够把状态很差的球传递到位,让扣球者有效发挥优势,完成一个淋漓尽致的扣杀。排球队是个团体,所以成绩是大家的;而理论研究却因为难以把第一个环节“单独计分”,所以就限制了更大范围内分工协作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学术期刊对案例研究的关注,正是在探索案例研究的学术价值,是在规范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把它纳入理论研究的范畴。如前所述,这种探索显然会增强“理论—实践”闭环中第一个环节的独立评估能力,对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循环互动以及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尤其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实践的特征持续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及时提炼,使理论界所研究的问题不再是过时的问题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实在是非常迫切的。
【注释】
[1]原文发表于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安泰研值》2021年3月28日。
[2]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互联网+”行研团队负责人、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3]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0-08-24)[2021-03-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59218590793447938wfr=spider&for=pc.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