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乘势而行,聚势成就

乘势而行,聚势成就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少商人,企图以一己之力摇旗呐喊,造成对自己有利的态势,殊不知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真正高明的商人必然是顺流而行,乘势而行。胡雪岩为帮助左宗棠筹办船厂和筹措军饷洋行借款成功,就是乘势而行的效果。所谓的造势者,就是导致形成某种局势的使动者。管理心得有势就应乘势而行,无势则需谋势、造势。

乘势而行,聚势成就

晚清著名企业家胡雪岩说过:“做事情如中国一句成语说的,‘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顺顺利利地办成了,就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他认为造势不如乘势:借势而起,借力而发,对胡雪岩来说轻车熟路。不少商人,企图以一己之力摇旗呐喊,造成对自己有利的态势,殊不知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真正高明的商人必然是顺流而行,乘势而行。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顺顺利利地办成了,就是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胡雪岩为帮助左宗棠筹办船厂和筹措军饷洋行借款成功,就是乘势而行的效果。

这里所说的势,是指那些促成某件事成功的各种外部条件同时具备,即恰逢其时,恰在其地,几好合一,好的机会集合而成的某种大趋势。具体来说,这种“势”也就是由时、事、人等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可以助成“毕其功于一役”的合力这里的“时”即时机,所谓“彼一时,此一时”,同样一件事,彼时去办,也许无论花多大的力气都无法办成,而此时去办,可能“得来全不费功夫”。这里的“事”是指具体将办之事。一定的时机办一定的事情,同样的事情此时该办亦可办,彼时却也许办亦不该办。可办则一办即成,不可办即则绝无办成之望。这里的“人”即具体办事的人。一件事不同的人办会办出不同的效果,即使能力不相上下的两个人,这个人办得成的某件事,另一个人却不一定能办成。所谓乘势而行,也就是要在恰当的时机由恰当的人选去办理该办的事情。

凡是善于抓住时机,能够抓住形势的领导者,当然能够在风波诡谲的各种战场上取得一定的胜利。但有时候,领导者面对的境况却是有机会要做,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做。这就涉及一个造势的问题了。

所谓的造势者,就是导致形成某种局势的使动者。造势者,就是那些“乱世中的英雄”,在乱世中,那些人将不甘于平凡,努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以期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与更大的生存空间,并尽可能地改变其原有之状况。此既为生存之必需,亦为人性之必然。这一部分人中,虽然成功者并不很多,但至少,他们生存下来的机会要比碌碌无为者大得多。

历史上造势成功的事实有很多。我们且看发生在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8月,符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符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符坚骄狂地宣称:“以我百万大军,即使将马鞭扔到长江中,也足以让长江断流。”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命恒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很明显,晋军仓促应敌已属被动,而且军员也较敌方少得多,形势很是不利。(www.xing528.com)

但晋军将领谢石却并没有因此而惊慌失措。当他得知秦军虽众却并无士气时,马上改变策略,变守为攻,主动出击。

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并安排人于秦军阵后诱其阵地自乱。这样当谢玄进攻秦军时,秦军阵却已乱成了一团。人人竟相奔逃。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单枪匹马逃回洛阳

谢玄造势成功,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下围棋通常会借助已有的势力,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向引导局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忽视了已有的势力,孤身投入到一个陌生的战场,往往会受到对方强烈的攻击,而自己却借不上已有的势力,势必危机重重。

管理心得

有势就应乘势而行,无势则需谋势、造势。领导者借助已有的势力,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向引导局势,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