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色化”发展理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一)“绿色化”发展理念的提出
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会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绿色化”一词,首次与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提,成为“新五化”。首次提出绿色化,这是我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新突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绿色化”业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五化”同步,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动力。
(二)“绿色化”发展理念的内涵
绿色化的“绿色”代表一种精神、价值、文化、追求、目标和状态,“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绿色化”就是把绿色的理念内化为人的绿色素养,外化为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企业的绿色产业、绿色产品,政府部门的绿色管理、绿色治理方式。
“绿色化”不是简单的绿化,而是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也是养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做到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气。
二、“绿色化”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之间的内在关系
甘肃负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之源,却又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带,无法承载现代工业化那种高能耗、高消费的发展方式和城市建设方式,必须遵循绿色化的发展理念,实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绿色化”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的迫切需要
历史证明,生态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成败问题。甘肃立志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河西走廊则是这条“黄金段”的主要部分,但是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土地植被相对稀疏,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只有改善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避免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建设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来讲,“绿色化”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的需要,也是甘肃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打造将有助于“绿色化”的推进
丝绸之路的绵延穿行离不开绿色化的支撑,绿色化的存续、发展也有赖于丝绸之路。2014年5月,甘肃省印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甘肃区位特殊,地位显要,要充分发挥甘肃省的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能源等优势,紧紧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着力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战略平台,努力把甘肃建成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随着兰州新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生态安全综合屏障综合试验区全部上升为国家战略,甘肃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能够带来更多进出口贸易和投资合作的项目,有利于甘肃的产业结构向绿色化转型,有利于甘肃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与中西亚国家文化的交流更有利于甘肃人民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向更好的方面发展,这都是是实现“绿色化”的重要支撑。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绿色化”模式
(一)以生态功能区为依托推进“绿色化”
甘肃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88.7%。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截至2014年,甘肃共有13个市州的77个县市区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央资金转移支付。中央财政对甘肃省的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规模从2008年的4.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8.5亿元,年均递增44.67%。甘肃生态补偿基本为国家层面的补偿,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地保护奖励补助、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部分生态工程补贴等构成,这些补偿对全省生态保护和建设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现行具有生态补偿意义的政策和补助资金已有不少,甘肃要利用好这些补偿资金,同时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难得机遇,争取国家对生态功能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一般性(财力性)的补偿方式,确保生态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确保生态区不再因为生存和发展的原因而进行环境破坏型开发建设;对于已存在、历史已形成的污染源,要通过专项性的污染治理补助资金,帮助地方尽快解决历史问题。唯有如此才能为全省的“绿色化”打好基础。(www.xing528.com)
一方面,文化现象往往是经贸合作的黏合剂乃至先行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强大的文化精神相辅助。另一方面,文化和生态旅游既是兼有经济性、文化性和生态性的产业,又是具有动态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产业,文化和生态旅游的结合能够实现旅游、保护、扶贫及环境教育这四大功能。将绵长悠久的“丝路文化”融入到“一带一路”中,既可以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与发展,同时又是实现“绿色化”的有效途径。
甘肃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更有以藏、回、裕固、保安、东乡等少数民族浓郁风情为特色的民族风情资源,易于开发形成垄断性旅游产品,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前提条件,就其文化价值来判断,未来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基于此,甘肃可以紧扣“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发挥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激活古丝绸之路的文化遗存,全力打造“丝绸之路文化带”。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做好以文化体验、生态休闲旅游为品牌的文化旅游产业,使其成为丝绸之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以文化旅游带动“绿色化”、促进“绿色化”的良好格局。
(三)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实现“绿色化”
发展循环经济都是甘肃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力抓手,是甘肃实现“绿色化”的必然要求。以循环经济理念统领经济建设,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扩大经济总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从根本上缓解日益尖锐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下,甘肃省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更要腾笼换鸟,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这样才能在面向中西亚国家对外开放时,以更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竞争力与之合作交流。唯有如此,才能加强与中西亚国家的产业承接,促进彼此优势产业的互相转移与升级,从而带动各自经济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发挥甘肃资源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实现“绿色化”的必经之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格局下,甘肃省工业企业更要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的省内外大循环格局,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节点上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四)以转变生活方式为举措提升“绿色化”
衡量绿色化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绿色理念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百姓的自觉行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
目前在甘肃,生态环境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瓶颈制约,面对环保严峻形势和民众新期待,必须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从各个方面加以努力。其中,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低碳绿色、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已是形势使然、民意所指、民心所向。
因此,我们必须要弘扬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消费观念,让绿色生活成为公众自觉自律的行为。普及环境科学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知识,增强全社会绿色消费意识,引导公众自觉抵制过度消费、炫耀消费等畸形消费观念和高能量、高消耗、高开支、高浪费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树立理性、积极的社会舆论导向,加强绿色生活信息发布,帮助消费者获取绿色产品信息,为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务,从而开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绿色化模式,让甘肃人民为“绿色化”而努力,因“绿色化”而受益。
四、结论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人类活动将明显加剧,生态环境的压力也将明显增强,甘肃作为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所面临的威胁更是不容忽视。只有协调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以绿色化来引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来推进绿色化,二者融合发展、互促并进,才能使甘肃重振丝路辉煌,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