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祝藏区小康建设的挑战与路径选择

天祝藏区小康建设的挑战与路径选择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困难与挑战,如何实现天祝藏区跨越式发展,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亟待探究与解决的问题。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进程、五大监测领域、39项监测指标看,天祝藏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实现程度偏低,与全市、全省水平差距大,问题突出,实现目标的任务十分艰巨。天祝藏区在经济、社会方面的发展缺陷,与文化、生态方面的先天基因相叠加,形成诸多制约发展的困境。

天祝藏区小康建设的挑战与路径选择

中共天祝县委党校 徐文林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习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面对困难与挑战,如何实现天祝藏区跨越式发展,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亟待探究与解决的问题。

一、天祝藏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维度看,作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重要的生态地区,天祝藏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特殊的地位与意义:天祝地处祁连山东麓,境内有现代冰川65条,森林占整个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总面积的40%,是石羊河流域6条内陆河和黄河流域2条外流河的源头,是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武威市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还是河西内陆河石洋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水源保护区、生态屏障区。天祝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市、全省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其次,天祝是甘肃省连片特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实现小康的程度与速度,影响着全省整体小康水平,加快藏区小康进程,是缩小地区差距,解决不平衡问题,实现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攻坚点;再次,天祝作为民族地区,虽不处边疆地带,但西与青海藏区毗邻,南与甘南藏区临近,境内民族人口多,藏传佛教文化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既是自身发展所需,也关乎国家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祖国统一的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天祝藏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

根据国家统计局科研所2013年制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2013年,天祝藏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为63.17%,在五大监测领域的当年实现程度中,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两领域进程不足60%,其余三个领域,皆在70%~80%之间。在39项监测指标中,有21项指标实现程度在80%以下,比重超过总指标数的二分之一,其中,又有16项指标实现程度不到60%,比重超过总指标数的五分之二,且有4项指标的实现程度不到20%。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进程、五大监测领域、39项监测指标看,天祝藏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实现程度偏低,与全市、全省水平差距大,问题突出,实现目标的任务十分艰巨。突出表显在:经济总量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中高能耗,低效益问题严重;城镇化和民生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低,且城乡间不平衡问题突出。

(二)发展缺陷与自身先天基因相叠加,形成诸多制约发展的困境

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间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协同发展便能相辅相成,失衡发展则会相互制约。天祝藏区在经济、社会方面的发展缺陷,与文化、生态方面的先天基因相叠加,形成诸多制约发展的困境。

1.产业结构低级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叠加,导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天祝地处青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会地带,以山地丘陵为主,山脉纵横的地貌特征和高寒干旱气候,使植被易破坏,修复回归难,生态系统的脆弱。当前,天祝藏区在经济发展中,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工业以冶炼及矿产资源开采、粗加工企业为主,大而不强,能耗及污染高,第三产业发展落后,比重低,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只占GDP比重的28.62%。产业结构低级化,使得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相叠加,导致藏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更为突出。(www.xing528.com)

2.教育水平落后与民族宗教文化的负效应叠加,导致人力资本及内生驱动力和稳定性不足。天祝藏区境内居住着藏、土、回、蒙等多个少数民族,朴实、豪放、憨厚的民族性格和保守、恬淡、安于现状的民族文化特征显著,这与市场经济效率财富积累观念相去甚远。此外,天祝境内藏传佛教寺院多达16座,信教群众多,浓厚的宗教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欲望,过度的宗教性消费损害了扩大再生产,甚至侵蚀了简单再生产,弱化了推动经济社会展的内生驱动力,并在与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分子的斗争中加大了本地区的敏感度与脆弱性。教育是增进民众知识、技能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并能在培育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中促进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与文明化,在防止迷信中淡化宗教负效应。天祝教育事业发展落后,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0,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同时,也影响宗教思想科学传播和民族文化去粗取精,导致支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与稳定性不足。

3.基础设施落后与自然环境的先天不足相叠加,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不足。种好梧桐树,方能引来金凤凰。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所谓“乘数效应”,即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如果说以知识、技能、思想为要素的人力资本,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软支撑,基础设施建设与自然环境就是硬支撑。天祝藏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性与自然环境高寒、干旱的先天缺陷共同存在,使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引资、引企、引人的吸纳力不强,且人才流失严重。

三、天祝藏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

(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天祝藏区作为重要生态屏障区和经济欠发达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是重中之重,在经济发展中,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道路。一要以旅游业为支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立足地处兰白、金武两个经济圈中间地带的区位优势和集自然景观、宗教人文景观、民族特色文化为一体的旅游资源优势,借力于312国道、G30高速兰新铁路贯通的交通优势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机遇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以旅游业撬动餐饮、文化、商贸、交通、信息及民族工艺品、农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二要发展绿色型的现代化农业。立足各乡镇农牧业资源的比较优势,以发展生态、节水和高效农牧业为主线,因地置异,分类推进区域性优势绿色农畜产业,扩大规模,形成产业化经营;以科技为支撑,抓好好品种改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安全提升、产品营销推介等生产经营销售环节,实现农牧产品提质增效;在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运输、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等农业工业化、信息化中,加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效益。三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迈出新型工业化步子。抓住特色,壮大藏酒、藏药、农畜品加工等低耗能低污染的优势轻工业;严格落实环保法,利用法律、经济、政策等手段,倒逼或鼓励企业采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碳化硅、铁合金煤化工等传统产业;通过严格项目审批、土地出让、税费收缴、环境影响评价等,严格控制三高项目建设;加快园区生产性、生活性服务设施和园区污水、垃圾、固废等无害化、循环化、资源化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引导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增强园区项目带动、资源循环利用能力。

(二)加快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提升人民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素质

大幅提升民众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必须遵循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方法论,是积累并提升人力资本、增强内生性驱动力和稳定性的关键。天祝藏区在发展文化及教育事业中,一要以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丰富文化产品为主线,以加快发展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为重点,以推广信息技术为纽带,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二要促进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和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将文化教育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并加大财政补贴,着力提高乡镇、村级文化教育设施质量和人才配备质量;三要传承发展好诚实守信、热情好客、勤劳勇敢及众生平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民族及宗教文化,促进民族、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融合发展,在增强文化共识中,筑牢共同的思想基础。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普惠民生并强化发展的硬支撑

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目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改善并普惠民生所需,也是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硬支撑的关键。天祝藏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一方面要以公平、合理、先导为原则,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特别是要加强支撑现代农业的基础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农村饮水、通乡通村公路、农村清洁能源等工程,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创新投资主体、模式及融资、运营方式,实现传统基建向现代民生基建转型,加快生态保护、医疗养老、信息服务、文化教育、物流网络类普惠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