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圈又称大城市群、城市群集合、大经济区、大都会区或都会区集合,属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中文地域经济用语。它主要是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泾川县融入西安经济圈,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势,也符合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在提倡的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要求。对泾川县融入西安经济圈的问题,笔者作了长时期的思考和研究,现就融入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思路谈一些基本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基础条件
(一)区位优势独特
泾川县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通枢纽地带,区位独特,是甘肃的东大门,312国道、银武高速横贯全境,东距西安国际机场190公里,西距宝中铁路平凉南站40公里,312国道、银武高速公路、西(西安)平(平凉)铁路横贯全境。融入西安2小时经济辐射圈,交通便捷。
(二)生态环境较好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适中,土层深厚,总耕地面积8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1%,有水浇地近10万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素有“陇东粮仓”和“陇上小江南”的美称,被国家农业部划定为全国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非常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和优质牧草。
(三)旅游资源丰富
以泾川为景点中心,东去古都长安,可游览西安名胜古迹。西去平凉,可登临名山崆峒,游览宁夏沙湖;南去宝鸡,可到法门寺、太白山;北可借道老区庆阳,游览革命圣地延安,开发旅游产业,建设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大县前景广阔。
(四)产业基础雄厚
近年来,泾川县坚持发展绿色果蔬、畜牧养殖、地方工业、特色旅游、商贸物流五大产业,特别在果菜、草畜方面目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五)招商企业初具规模
招商引资建设了恒兴果汁、天纤棉业、旭康食品、家园陶瓷、华润陶瓷、福润禽业和陇东商贸城等一批投资规模大、拉动作用强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都来自西安、宝鸡和兰州,他们到泾川落户以后,依托当地丰富的产业资源,形成了“公司+基地”的发展格局,发展势头强劲。
二、发展思路
按照“对接西宝咸、建设新泾川”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泾川县各种优势资源,更好地利用西安经济圈对泾川县的辐射带动作用,使泾川县成为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势平台、西安旅游的后花园、现代农业发展基地和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前沿阵地。
(一)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1.进一步强化耕地管理,稳定基本农田,落实增产措施。主攻单产,扩大复种,稳定和提高总产,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5万亩左右,年总产稳定在13万~14万吨,确保全县粮食安全。在此基础上,积极把握西安食品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产业,建立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12万亩,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6万亩,优质果品产业基地30万亩。
2.充分调动农民发展果业的积极性,扩大果品产业规模。加大无公害生产投入,夯实绿色果品生产基地,以优质有机无公害苹果生产为重点,兼顾发展优质梨、柿子、核桃、枣等其他名优果品。积极开拓外销市场,通过公司联合、大户联合、商商联合等多种形式,外引内联,鼓励支持有实力的果品经销企业,在陕西设立直销窗口,实现全年供货,充分利用陕西果品流通企业间接出口的优势,继续扩大东南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果品销售。
3.坚持露地栽培与设施生产并重、大路菜与精细菜同步发展、纯种与间套复种相结合,不断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全面落实无公害生产措施,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使蔬菜生产逐步向标准化迈进。充分发挥已注册的“回中”牌粉红萝卜、嫩玉黄架豆,“泾丰”牌泾州大葱、脆红参胡萝卜和玻璃脆西芹的优势,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提高泾川县蔬菜的市场占有份额。
4.以旭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大公司泾川饲料公司为依托,以优质肉牛、优质瘦肉型猪为重点,发展壮大南北部山区草畜产业开发经济带,持续开发草畜产业相关产品,在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招商建办大型畜产品专业批发中心,促进县内畜产品流通和扩大对外销售,使泾川县草畜产品在陕西市场乃至国际市场有立足之地。
5.以“阳光工程”等项目为依托,围绕西安劳务市场需求,积极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不断提高泾川县农民工的务工技能,实现由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建立劳务工作站,健全劳务信息服务网络,加强与西安、咸阳、宝鸡等大中城市各用工单位的交流沟通。
(二)联手建办工业集中区,壮大泾川县工业经济
1.为发展工业经济创设良好的投资环境。全力营造安全文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透明开放的政策环境,高效快捷的政务环境,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快泾川县工业集中区、东、西循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兑现优惠政策,依法保护投资经营者合法权益。
2.集中解决制约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招商引资。跟外地和周边地区相比,企业入园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不多、不突出。特别在土地和税收方面,需进一步研究制定可行的优惠政策,鼓励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在园区投资建厂。
3.加强区域合作,联手建办企业。着力培育食品饮料、轻纺化工、能源化工、饲料加工等特色产业工业,以产业链条延伸为方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鼓励支持有技术、有资金、有经营特长的经营者和西安联办企业。(www.xing528.com)
4.提升民营经济的整体规模和效益。通过体制创新、项目扶持、优化服务,推动民营经济上水平、上规模,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改革、城镇化建设,拓宽民营经济开发领域,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人才、信息、技术、土地等方面的服务,鼓励、引导西安民营企业家来泾川投资创业。
(三)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西安客商来泾川县投资兴业
1.建议每年调研论证一批符合泾川经济发展、符合西安经济扩张和新技术应用推广的招商引资项目。
2.紧紧依托生态、果品、畜牧、蔬菜等特色支柱产业,引导全县民营经济参与产业化基地建设,投资建办种养农业企业,规划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发展专业村镇,做好特色农产品注册和质量认证,主动打入西安市场,成为西安农副产品的主要供应地和集散地。
3.全面做好“五通一平”,加快西部循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园区先期垫资规划修建框架式厂房,配套必要的基础设施,采取成本一次性转让和租赁形式提供投资商。
4.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卫生、教育、中介服务、城镇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运、污水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引导农民合作建办各类专业经济组织。吸引西安、深圳资本投资建办大云寺、王母宫、温泉旅游度假村和城北文化产业园等项目。
5.推行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与西安有关科研院所、知名企业、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相关县、市建立长期的对口联系制度,建立友好市、县合作关系,随时掌握发展动态,互通信息,交流情况,争取陕西投资向泾川县倾斜延伸。
6.落实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优惠政策,积极优化投资环境,鼓励投资企业主动走出去,加强与陕西企业的联系,大力宣传泾川的投资环境、区位优势、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泾川投资兴业。
(四)大力开发旅游产业,打造西安旅游后花园
1.着力打造古都西安后花园——泾川,大力推介泾川旅游资源,打造西王母故里泾川旅游品牌,提高知名度。以佛舍利“千年一现”为契机,成功举办大云寺落成暨佛舍利安奉法会,举办第五届海峡两岸西王母(华夏母亲)女性文化研讨会,由中国非遗中心倡议,将西王母诞辰日(农历七月十八)确立为华夏母亲节,确定泾川为“国际西王母文化研究基地”。
2.聘请资质较高的规划设计单位,科学规划,合理定位,进一步完善提高大云寺、王母宫、田家沟、南石窟寺、温泉等景点的基础服务功能,制定旅游接待优惠政策,实现和西安旅游市场接轨。
3.积极推出西安—泾川区域旅游联盟精品线路,着力推出“丝路”之旅、“寻根朝觐”之旅、“休闲度假”之旅、“西北风情”之旅等特色旅游线路。
4.成立泾川县国际旅行社,与西安大型知名旅行社搭接。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按照“西有敦煌、东有泾川”的目标要求,深度挖掘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等县域文化资源,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把握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张的趋势,围绕泾川县旅游资源优势,每年调研论证一批符合西安经济扩张的旅游招商项目,形成动态项目库。
6.着力挖掘开发具有西王母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重点研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风味小吃及312沿线“农家乐”等旅游项目。
(五)加大与西安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泾川县经济快速发展
1.利用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泾川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加快形成传媒广告、文博会展等现代文化产业群,努力构建、包装装潢印刷等现代文化产业基地。
2.利用名人资源推进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对泾川县的名人资源进行挖掘,上规模,造声势。
3.加快文化创新能力。依靠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不断发挥创新能力,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进行包装,把这种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成能为经济发展带来效益的生产力。
(六)加大与西安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夯实泾川县经济发展后劲
1.进一步加强科技自身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科技发展环境。把泾川县建成科技强县和全省高科技产业发展基地,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并建立起符合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创业服务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科技三项费投入占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1.5%以上,综合科技实力由目前的全省下游水平进入全省中上游水平。
2.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系泾川县经济建设大局的高技术基础研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逐步在培植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加强院地院企合作,继续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交大、兰州交大、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商学院等14个院所(处)37名专家教授开展技术协作,通过整合技术资源优势,加强农业高新技术装备,加快沿泾河川区特色农业产业带、果蔬产业带、生态工业产业带,沿梁河、红河、黑河草畜产业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在能源及节能技术、新型建筑建材技术、化工技术、印刷包装、医疗卫生技术、现代管理科学、广播电视、邮电通信等技术领域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服务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