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崆峒区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崆峒区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成为全球化时代最为白热化的竞争。下面我结合自己对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知识的了解,就崆峒文化产业的发展谈谈自己的认识。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目前,崆峒已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公路枢纽,而且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崆峒山自不用说,特别是近年来投资3亿元建成集历史文化产业开发、旅游、休闲、交流等为一体的崆峒古镇问道驿站。

崆峒区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中共崆峒区委党校 黄 涛

甘肃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建设文化大省更是责无旁贷。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作为甘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崆峒人创造的农耕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养生文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蕴含了厚重、包容、坚守、执着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在文化产业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开发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把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优势,是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拟对此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崆峒文化产业开发背景

1.世界层面开发背景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80年代崛起的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索尼和TCL等“九大全球媒体巨无霸”支配着全球大众传媒市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市场调研表明:在全世界跨国流通的100本书籍中,就有85本是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在跨国流通的每100套电脑软件中,就有85套是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更何况,在信息技术渗透过程中,许多发达国家还掌握了核心或者关键的技术,比如,因特网的顶级域名注册必须是在美国,重要软件的芯片和制式大多由美国掌握。如白手起家,20余年间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

2.理论层面开发背景

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文化产业最早由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是学者们针对后工业社会的诸多困扰提出的。此后,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演变和扩张。美国的约瑟夫·奈,首次提出了“软实力”概念。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成为全球化时代最为白热化的竞争。时尚、电视动漫、游戏都被整合到文化产业这个强大的身份之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GDP神话

3.战略层面开发背景

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是民族生活方式所依据的共同观念体系。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是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力量,是一个城市的气质和内核。因此美国的全球文化扩张政策,日本的文化立国战略,韩国的文化振兴计划,都以清晰可见的方式,将文化纳入到经济的轨道。不难看出,在新一轮产业调整中,异军突起的文化产业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4.政策层面开发背景

我国的文化产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而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自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文化市场”的概念,到2000年把“文化产业”写进国家“十五”计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文化产业”这个概念。

这一变化,表明中国悄然开始进入了这样一个新阶段:文化已经开始摆脱了传统的、单纯意义的“上层建筑”概念,开始被视作一个经济部门。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是指导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继钢铁等10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国家第11个产业振兴与结构调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新的征程再次开启,在我们扬帆起航之时,国务院批复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都把文化产业作为今后支持发展的重点。对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建设特色文化名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重点,在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迈进上加快转型跨越”的任务。下面我结合自己对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知识的了解,就崆峒文化产业的发展谈谈自己的认识。

二、崆峒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崆峒文化”就其本质属性来讲,是特定历史空间发展起来的以崆峒山为其外在形态标志,以中华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社会发源地和人本价值观为中心内容的多维文化的总和。

崆峒文化有许多优势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开发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相比,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并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科学谋划未来的发展。

1.崆峒文化的积淀

崆峒文化资源独特,不但物质文化遗存繁多,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极为丰富。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A.“丝绸之路”文化是崆峒文化贯通中外的契合点

崆峒位于甘肃东部,陕甘宁三省交汇处,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重镇。目前,崆峒已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公路枢纽,而且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随着312国道的扩建、西平天平、宝中铁路和平定、银武高速的贯通,崆峒被纳入兰、西、银3小时经济圈。

B.“祖源文化”和“道源文化”是崆峒文化的原生态品牌

中国历史文献反复提到崆峒山,是因为这里总是可以“唤起”人们某种根文化情感

C.“和而不同”的包容性思想是崆峒文化兼容并蓄、从容淡定、博纳众长的理性意念

崆峒山道、佛、儒长期平等共处,说明古圣先贤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兼容并蓄、有容乃大、厚德载物的深刻哲理。它告诉后世民众要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不同教派、不同文化,使其共生共荣,从而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

D.以旅游胜地崆峒山为核心的旅游文化是崆峒文化的外在形态(www.xing528.com)

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之形体。旅游界的专家、学者常说,发展旅游必须寻找差异性。我认为这种差异性应该就是它的文化差异性。崆峒山自不用说,特别是近年来投资3亿元建成集历史文化产业开发、旅游、休闲、交流等为一体的崆峒古镇问道驿站。整体设计为仿明清建筑风格,其构思体现了道、儒、佛文化的融合以及与黄河文化和古丝绸文化相互整合,既展示了崆峒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体现了南方园林的清秀柔美。

E.崆峒文学是崆峒文化源承上古、蕴接后世的精神财富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平凉,不仅赢得了历史的垂青和豪杰的眷顾,而且还哺育了一代代文韬武略、彪炳史册的俊彦之士。如有被誉为“嘉靖八才子”之一,文武双全、力挽一代文坛颓波的赵时春等。

F.崆峒武术、剪纸、泾河奇石、彩灯、烙画、崆峒笑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崆峒文化的一枝奇葩

人勤于思而感知万物之规律,敏于行而接纳宇宙之能量。如果说一个地方的民间工艺美术品能够代表民俗文化发展的艺术成就,那么它的艺术个性肯定是最为突出的。

G.民族团结和回汉民族共生共荣的民族文化是崆峒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地处中原农耕文化与塞外游牧文化交接地带的崆峒文化,既是一种地域文化,更是一种民族文化。它是由生活在陇山地区、泾河上游的众多民族共同创造的。

H.养生文化异军突起成为崆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悠久的文化历史、优美的自然景色、适宜的气候环境、崇尚天然的饮食习惯,使平凉有条件发展养生产业,目前已形成了崆峒山道教养生文化等四大养生品牌。并且打造了理念养生、美食养生、运动养生、国医养生、温泉养生、氧吧养生这六张养生名片

2.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然而面对国际国内特别是省内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崆峒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1)市场观念不强,体制陈旧,缺乏创新意识

2)限于小型零散文化门店经济,投资规模都比较小,没有自己的文化品牌和龙头产业

3)没有现成文化集中区,没有规模效应,链条短,产值低,文化产值占GDP份额极小,谈不上一个产业

4)文化产业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模式落后,抗风险能力比较差

5)文化投资渠道单一,社会参与量不大等

通过对崆峒文化产业现状分析发现,优势与差距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探寻崆峒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基于崆峒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政策和实践需要,我认为,总体讲:我国既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也是一个文化产业弱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广阔的文化市场尚未得到科学的开发利用,省、市、区的情况也与此相似。对此,我想要实现崆峒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做文章、做大文章。

1.发展崆峒文化要有鲜明的崆峒文化地域风格,由崆峒文化的众多元素组成。包括崆峒旅游、养生平凉、祖源文化、道源文化、崆峒武术、民俗文化等等,并用现代高科技作为文化产业新的展示载体,来弘扬兼容并蓄、有容乃大的崆峒精神,形成区域特色品牌。

2.党委政府充当文化产业的“发动机”。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不能成为投资主体,也不是主导,而是引导。只有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现代城市功能扩展,特别是与改善市民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历史文化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3.理念、美食、运动、国医等要向平凉养生文化方向发展,以养生作为品牌和特色。

4.文化产业腾飞的“助推器”是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政府必须创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软环境,以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可以按照“政府支持、社会兴办、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原则,给文化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5.要坚决防止投资商以文化产业开发为名,行圈地之实,或借文化产业开发行房地产开发之实。

6.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行商业化运作,崆峒区文化产业发展要走“文化品牌+旅游景点+城市运营+科技开发”的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