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固区委党校 于雅莉
十八届四中全会是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召开的全会,《公报》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突出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厉行法治的信心和决心。
一、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一)历史和现实都要求我们必须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习近平同志在今年伊始的“新年贺词”中谈到的,“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相伴而生。”
习近平同志说:“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要更好的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地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必须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部署,夯实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制基础。”在今天,法治更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自身权益,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和共同富裕的要求日益提高。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中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执政方略。1999年《宪法》第四次修正案上,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了宪法。这都从党的政策和国家宪法法律的角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二)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也离不开依法治国
习近平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解决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保持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势头,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夯实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法治基础。中共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依法治国问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对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这些部署和要求,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意义重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
(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要坚持依法治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以法治作为保障,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做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二、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体系道路的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全面”,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但当时未用“全面”两字。2007年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2012年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到2020年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的目标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确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新路径,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十八届四中全会所设计的五大体系和六大任务,使推进依法治国突出了全面性。
第二个关键词是“道路”,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在党的文件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第一次。在中国搞法治必须走自己的路,为此必须坚持五项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三个关键词是“体系”,即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治建设实现了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伟大转变。依法治国的法治体系,由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五大体系组成,它构成了中国未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完整目标体系。(www.xing528.com)
三、紧紧抓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几个着力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体要在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实现科学立法,注重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实现科学立法,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就是执政党以法律为载体,依照法定程序提出自己的价值目标和政策措施,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从而实现其政治主张。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发展压力大,社会矛盾复杂凸显,需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更要强调运用立法手段,通过法定程序广泛听取意见,在充分讨论、沟通协商的基础上,以法律作为社会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形成全社会一体遵行的规则。我们党越重视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法律就越有权威,党的主张就越容易被社会认同。
(二)坚持严格执法,始终坚持忠实执行法律法规
我国各级行政机关是重要的执法主体,80%以上的法律和法规都是通过行政机关的具体职能活动来实施的。忠实执行法律法规,是各级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坚持严格执法,就是要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既不能乱作为,也不能不作为。具体说,要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严格执法,要注意处理好执法中“软”与“硬”的关系,还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必须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自觉接受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法院依法实施的监督。此外,在信息社会,还要高度重视舆论监督。
(三)坚持司法为民,实现公正司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应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不断深化司法改革,切实做好执法办案等各项工作。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司法体制的政治优势和重要特征,也是司法体制改革攻坚克难的重要保障。政法战线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严格遵循司法规律,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有力促进司法公正,推进阳光司法。
(四)积极推进全民守法
人民群众知法、信法、守法,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的社会基础。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就是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对法治有信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要把大力推动全民守法作为重要支撑,切实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形成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氛围。
首先,领导干部要带头守法。各级领导干部严格守法,做守法的楷模,本身就是最好的普法,必将有力地带动广大群众学法守法,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风尚。领导干部带头守法,关键要尽快提高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
其次,要多层面、多渠道、多方式推动全民守法。我们在重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道德建设、社会组织等在规范公民行为、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独特作用,多层面、多渠道、多方式推动全民守法,更好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