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关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

城关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无疑是西部地区加速发展的最好契机。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城关区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这都发挥了重点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城关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城关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共兰州市城关区委党校 郑苏蓓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演讲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他说: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随后,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也有“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内容。在此大背景之下,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城关区作为甘肃省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城关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意义

由于自然条件、交通外联、经济政策等原因,西部地区的发展与东部地区历来存在着差距。为此,1999年党中央开始着手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无疑是西部地区加速发展的最好契机。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构想,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扩大向欧亚内陆开放的战略谋划,也是我国全方位深化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举措。按照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缘优势,其发展所涵盖的地区不仅包括中亚,还包括通过中亚把亚太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连接起来,甚至涵盖整个欧亚大陆。其深远意义在于,我国通过扩大向西开放,使我国的西部地区与中亚、南亚、西亚的往来与合作得以加强,同时推动欧亚大陆区域内的各项合作,包括把区域内的旅游、文化、能源、社会服务等资源都充分调动起来,实现西部地区国家产业的合理布局、相互支撑和共同繁荣,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格局。

二、城关区文化产业现状研究

城关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近年来省市区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后,省委制定了《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文化大省目标。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城关区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一)整合资源形成特色创意产业

城关区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与科技、资金的有效对接,整合优势资源,打造资本平台,推进项目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在段家滩建成了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定位为兰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示范区、试验区。在立足于现有产业的基础之上,着眼于集聚集约集群发展,重点发展动漫网游、设计咨询、旅游产品开发、艺术交流四大主导领域

(二)项目推进带动实力不断增强

城关区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政策、资金的扶持,加快建设一批体现城关特色的优势文化产业项目,较好地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例如黄河风情线、水车大观园等文化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工程。政府还培育和壮大了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龙头企业,读者出版传媒股份公司、兰州大剧院、兰州报业集团等一些大中型企业依托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与此同时,政府也积极培育和壮大民营文化企业,重点扶持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南特数码、甘肃陇萃堂等有实力、有优势的文化企业。这都发挥了重点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城关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开放包容促进民营文化产业发展

城关区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单位中,非公经济单位(包括:合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私营独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等其他非公经济单位)460个,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的73.01%,其中,三资经济单位(港澳台、外资及中外合资)2个。城关区用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民营文化产业发展。近几年来,省、市、区政府积极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民营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营造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舆论和政策环境,引导民营文化企业迅速、健康地发展。

三、城关区文化产业消极因素分析

(一)产业规模不足、发展速度有待提升(www.xing528.com)

城关区文化产业体系中,文化发展、艺术创意与设计、动漫等新兴业态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发展初期对资金的依赖性较强,使文化产业投入渠道显得单一,力度明显不足。据统计,城关区90%以上的文化企业资产在百万元以下,大部分文化企业资金仅有几十万元,甚至几万元,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步伐缓慢,资源共享、集约程度不高,从而使产业发展整体水平、质量受到限制。

(二)宣传定位模糊、营销方式不够灵活

首先在宣传定位上,城关区文化产业宣传定位模糊,在资源挖掘上缺乏开拓性,一些独一无二的资源,如太平歌、煞鼓曲、兰州鼓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没有相应的创意推广。其次是营销方式不够用灵活,对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利用度不高,例如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影响较大的媒体少有兰州的形象出现。同时,信息的网络化程度不高,网络建设不尽完善,与国内外各大网站的对接不够及时。

(三)高端人才流失、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文化要发展,特别是文化企业要实现发展目标,需要高端人才跟进,配合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目前从总体上看,高端文化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著名舞剧《丝路花雨》至今已经培养了十七代“英娘”,但除了现在的女主角留在剧院外,其他“英娘”都已先后调离兰州,到东部发展。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有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特别是在产业投入保障、人事管理、劳动保障等方面都是制度空白。

四、提高城关区文化产业竞争力对策

立足于城关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相关影响因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扩大产业规模、培植文化品牌、组团发展

由于文化产业属于高风险、高收益产业,并且有着文化意识形态的属性,所以进入文化产业有较高的门槛。目前,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文化产业的高收益性,但是资金不足,在整体上缺乏规模效应。为了缓解这一瓶颈,笔者认为扩大规模、组团发展,组建相关的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能有效缓解这一困境。组建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还要从以下两点着手。第一,进一步对文化产业进行产权结构调整,明晰产权界限,并且利用风险资本创造出高收益,促进大的风险投资进入。只有当具有品牌价值和规模化市场的文化产品涌现时,城关的文化产业与风险资本之间的内在关联才会全面的兑现为事实。第二,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的扶持力度,对文化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对风险投资公司的设立、批准以及设立风险资本的准入门槛方面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风险投资和文化产业真正的结合起来。第三,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确定资本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投资范围,推动资本投资机制的改革和转变。对发展前景看好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引导性、示范性的投资与运营。待条件具备时可组建文化产业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用于市场发展前景良好项目的投资与扶持。

(二)明确产业定位、征集宣传创意、灵活营销

发展文化产业创意是根本。离开了创意,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将会失去生命力。通过整体宣传,达到了旅游资源整合利用发挥1+1>2的战略优势。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将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相结合,深层次挖掘自然资源背后的历史渊源,对其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优势亮点整合。

其次,我们要灵活营销,善于利用对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展现自己的人文历史、城市精神、自然风貌、城市发展,加大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宣传,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拉近我们与大众的沟通距离。当然在这方面我们的市区已经开始尝试,从2009年开始年开始,兰州市委宣传部就研究制定了对外宣传的五年规划,通过宣传更多人知道了兰州这座“山水名城”,一个不断创建发展的“大美兰州”,一个宜居宜游的“首善之区”。

(三)引进高端人才、改革配套政策、制度保障

要加快城关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快培引进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既了解文化,又懂经济、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队伍。本土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一方面有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另一方面在文化产业发展是也容易形成固有模式,难以突破。城关区目前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就已陷入一个固有模式,面对众多文化难以突破。因此引进高端人才来城关,既能够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也能够为城关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想法和思路。我们引来了人才,更要留住人才。我们可以改革配套政策探索艺术、学术、技术、管理等各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办法,对有贡献的人才予以重奖,并落实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