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工业学院 施 乐
2015年6月9日至10日,甘肃省召开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1+17”的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探索出一条具有甘肃理念、甘肃模式、甘肃机制、甘肃状态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为甘肃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明确了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该《方案》是当前甘肃省扶贫攻坚行动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彰显了辩证思维和哲学智慧,从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层面深刻认识把握甘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在“为什么要精准扶贫”的问题上,坚持实事求是,明确甘肃扶贫精准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甘肃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基本省情仍然没有变,老问题依然存在,新问题层出不穷,甘肃省制定出台“1+17”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方案,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甘肃实际紧密结合的具体体现。
一是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是在总结多年来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近年来,甘肃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点,紧紧围绕如何让农民增收、如何减少贫困人口数目、如何改善贫困群众生活等问题,不断探索实践,结合本省实际情况,逐渐走出了一条让甘肃发展、人民致富的道路。甘肃省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精准扶贫方式和路子,贫困人口从2011年底的629万人下降到2014年底的417万人,贫困率由33.23%下降到20%。目前,全省贫困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扶贫层次低、脱贫成效巩固难、返贫现象严重、扶贫力量分散、进展不平衡等系统性、区域性的问题依然突出。剩下的贫困地区都是“硬骨头”,越是贫困的地方可用资源越少、贫困路子越窄。在这样的情况下,甘肃省又一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总结经验,围绕中央精准扶贫的部署,出台了“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方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破除各种弊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才走出了一条由原来的“大水漫灌”转变为“精确滴灌”的道路。
二是精准扶贫方案是对当前甘肃省情的客观分析
当前甘肃最大的省情就是: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全面小康指数比全国水平低8.13个百分点,贫困问题仍然是制约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是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中央对甘肃工作的殷切期望。扶贫工作要在横向对比中找差距,保持压力,也要在纵向对比中看变化,增强信心,更要在历史和现实的比照中牢记工作使命、明确工作重点。甘肃省通过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双联行动,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进入减少贫困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贫困群众增收最快的新时期。然而,要想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准确的问题导向,必须找准扶贫对象,必须加快扶贫速度,要牢牢立足于甘肃的基本省情,立足于贫困地区的实际状况和程度,打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和大决战。甘肃省制定出台的《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17个专项配套实施方案,正是与甘肃省情紧密结合的产物。
三是精准扶贫是甘肃脱贫致富并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扶贫开发的最大任务。脱贫不等于小康,但实现小康必须脱贫。脱贫目标与小康目标必须紧密衔接,使扶贫工作的部署紧紧围绕小康建设去开展,以扶贫工作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的第一次调研,深入的都是最贫困的地方,关心的是贫困洼地如何弥平,谋划的是“三农”难点如何攻克。近期,甘肃省进行了初步测算和分析,在国家新印发试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5大类39项指标中,涉及农村和扶贫的指标主要有23项。在这23项指标中,甘肃已经达到小康目标值的有3项,预计到2020年能够达到目标值的有12项,实现难度较大的有8项。实现难度较大的主要是反映甘肃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目标就是其中之一。要与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有难度,有压力,这就需要把扶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最紧迫的工作、最艰巨的使命来抓,需要对标基准、找准症结、合力攻坚、精准扶贫。
二、在“扶贫对象、目标、内容是什么”的问题上,坚持群众路线,切实体现精准扶贫的人民主体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在全面推进《方案》顺利实施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www.xing528.com)
一方面,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扶贫的主体
《方案》强调,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好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最大限度地运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把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植入扶贫开发。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扶贫攻坚,这是坚持唯物史观的最好体现。扶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扶贫开发的伟大进程中,每一次认识和实践的突破和发展,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因此,要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立足内力和外力两个动力,一手抓扶贫资源的拓展,一手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强化,引导干部群众用自己的智慧头脑和勤劳双手改变贫困面貌。以共同的使命、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责任,凝聚各界力量,形成大扶贫格局。
另一方面,始终认真回应群众关切
精准扶贫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着力点就在于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只有及时回应群众最关切的难点问题,扶贫才能精准。从甘肃省出台的17个精准扶贫配套方案来看,每一个方案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突出了群众最急需最迫切最现实的扶贫难题,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内容精准方面,从完善基础设施、壮大富民产业和发展社会事业3个方面,对路水房电、易地搬迁、生态环境建设,对发展特色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劳务经济、现代服务业,对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18项重点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充分说明,《方案》是在广泛征求收集民声民意的基础上制定和推出的,这正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三、在“怎样进行精准扶贫”的问题上,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注重精准扶贫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精准扶贫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运用矛盾分析法,始终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既要有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又要抓住重点、把准脉搏予以突破。
一方面,必须坚持两点论,注重精准扶贫的系统性
精准扶贫工作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关联度强,我们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颇。《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17个配套方案,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紧密结合当前甘肃贫困地区实际,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纲要的有关要求,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具体任务相衔接,鲜明提出了全省精准扶贫的奋斗目标、着力重点和具体措施,贯穿了精准性要求,突出了“组合拳”特色,强化了配套化措施,为全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明确了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是一个统筹考虑、相互联系的架构。这套政策框架从文件体例、目标节点、总体要求等方面,体现了系统性和协同性,体现了“纲”和“目”的有机统一。
另一方面,必须坚持重点论,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注重扶贫攻坚的针对性
精准扶贫必须瞄准最贫困的地区和最困难的群众,必须突出最急需最迫切最现实的扶贫难题,必须抓住扶贫攻坚的“牛鼻子”。“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针对瞄准机制不够完善、基础设施瓶颈短板制约严重、富民产业发展比较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从现阶段必须解决、能够解决和继续用力才能解决的工作入手,形成了一整套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力争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方案》围绕扶贫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对每一项重点工作都明确了具体目标、着力重点、措施办法、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要求,形成了环环相扣、衔接紧密的工作链条,真正抓住了扶贫攻坚的“牛鼻子”。根据《方案》,甘肃省将对225个特困片带和6220个贫困村、97万贫困户、417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在明确“滴灌对象”后,找准贫“根”,“对症下药”,列出脱贫需求清单,明确脱贫措施,制定到村到户减贫计划,这充分显示了精准扶贫方案的针对性,突显出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
实施精准扶贫,不仅是中央的要求,也是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期盼,当前甘肃省“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是系统调研总结的成果,也是集中各方智慧的结晶,在甘肃扶贫开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必将为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相信,通过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扶贫手段,在全省各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必定会打赢这场“攻坚战”,也必定会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