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道德信仰缺失问题的分析成果

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道德信仰缺失问题的分析成果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道德信仰缺失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不容忽视。那么为何在青少年中间,道德信仰缺失的问题会日益凸显,我们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道德信仰缺失问题的分析成果

兰州工业学院 张 妍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我国高校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也是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道德信仰不但赋予道德以自律的本性和意义,而且是人们精神支柱和道德选择的坐标。道德信仰表现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设问、探索、追求和回答,制约和引导人生的道路和方向。每个民族的发展历史上,但凡是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都会从某种程度上出现道德信仰危机,这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在社会转型时期来研究社会道德信仰缺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道德信仰缺失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不容忽视。

一、青少年道德信仰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青少年道德问题也已成文社会整顿和治理的主要问题之一。那么为何在青少年中间,道德信仰缺失的问题会日益凸显,我们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人类通过适应和改造环境不断提高自己,而环境又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所以环境是基础,没有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在当代社会,环境大致分为现实生活环境和网络环境两种。从现实生活环境情况来讲,中国学生由于受惯性思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重视专业课学习,而对思想政治相关的课程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只要掌握了专业课就掌握了生存的技能,而学习思想政治课以及德育相关的课程都是浪费时间。同时,学校方面在课程建设上也未投入足够的成本和精力,过分看重专业课分数,强调升学率。学校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准则就是专业课成绩,而思想政治课程只是专业课的辅助性课程。这种评判标准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偏科严重,严重者则出现了学生学习成绩好,道德修养不过关,甚至危害社会的现象。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进步,网络越来越发达,普及率也逐渐升高。网络化成为了现代人沟通的最基本的方式之一。网络在学生学习生活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网络教学等等。同时,网络也是把双刃剑,带给人们福祉的同时,也有其弊端存在。当今,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形成了一个新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得以在网上迅速传播,其中优秀文化成果的吸收有利于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而其中的文化垃圾,没落的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传播使一些人自私自利的贪欲不断膨胀,对价值和道德信仰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青少年三观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扭曲。

(二)众所周知,文化对教育起着保留传承创新的作用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多元的国家。我国的发展也是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至今,不断提高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加强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仍然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而自古以来,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是互相制约互相进步的,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经济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设施资源和条件。

我国自1840年国门被鸦片战争打开之后,西方思想文化大量涌入了中国,在此过程中,中国人就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结合选择和摒弃何去何从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文化运动和文化斗争。在这个过程中,如若做不到恰当的处理,就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比如有些人在面临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时,没有做到批判性的接受,一刀切的现象泛滥。他们认为西方文化都是先进的,并且全盘接受,这导致西方文化中糟粕的东西,如拜金、物质,一切向钱看侵蚀了我们的头脑和身心,导致我们社会信仰的缺失,缺少了坚持、信念和精神追求。相反有的人完全否定西方文化,认为中国所有的文化都是对的,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比如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如封建迷信等不科学的文化都持赞成和支持态度,这都是十分愚昧的做法。

(三)自古以来,一个国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是相互支撑、互为前提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尤其要从孩子抓起。我国处在全面奔小康的阶段,在搞物质文明建设时,很多时候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现代中国社会由于发展步伐太快,人们来不及思考,来不及总结,精神文明缺失,青少年没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他们功利心严重,孩子失去了应有的纯真和奋斗精神,并且对原来道德价值系统的崇拜感、神圣感没有了,感到困惑、迷茫、彷徨、焦虑,乃至幻灭。这都是道德情感麻木,也是道德信仰危机的表现。(www.xing528.com)

(四)最后是人的问题,人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

高校教育由校领导、高校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共同构成。目前高校很多校领导只顾自己职位晋升、挣钱,无视教育和学生的成长。高校行政等级划分严重,行政化干涉到大学教育,使大学教育没有办法实现真正的大学学术自治。学校的领导一天忙于搞关系,不屑于支持老师教学和科研,反而是鼓励歪风邪气,评判老师的价值标准扭曲。而作为高校老师,追逐于科研带给个人的利润而并非科研本身的发展。高校老师频繁参与到将研究成果转化成为商品的活动中,一味谋取个人利益。同时在某些高校一些不合理的评判标准下,老师仅仅追求科研论文的数量,忽略了科研论文到底对社会的经济效益有多大,严重忽视论文的质量。

我们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当前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有二:一是家长素质偏低,跟不上时代,进行的教育是唯钱、唯权、唯实惠,个人至上等错误观念的教育。二是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存在抓学习成绩忽略其他的倾向。在教育方法上教训多于理解,高压多于疏导,超越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因此,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在新时期,对家长、学生和老师来讲都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二、我国社会主义转型时期青少年道德信仰重建的途径

(一)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引导市场

经济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重建道德信仰的根本保证。道德建设是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也是为经济建设而服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生命力的有无。经济水平和道德水平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并决定了道德水平进步与否。所以经济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是道德之本,信仰之源。提供正确的价值观模式,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信仰。

(二)要加强传播教育法律法规

道德主要是通过法制教育、良心自律和社会舆论监督等途径得以实现,所以要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道德的建设。而这一思想教育工作和文化建设工作就主要落在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里。要从小培养其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价值导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判断是非的能力。用法律来惩罚那些为谋私利而损害他人和社会的损人利己的违法行为,对青少年通过由他律到自律的进路予以磨砺。

(三)加强德育教育,汲取文化精髓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国有益文化成果。推进文化创新,保持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同时,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时刻警惕只守一方净土是不现实的,认识和抵制各种消极影响。用世界优秀的文化武装头脑,而不是在闭门造车中自求灭亡。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各族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加强社会各项管理,有效打击危害社会的各种行为,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