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斯拉将在上海独资建厂,年产量50万辆

特斯拉将在上海独资建厂,年产量50万辆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特斯拉和上海市的谈判也是一波三折,主要是因为特斯拉谈判要求不让步,第一个要求就是要独资。终于,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与上海临港签署了投资协议,将在临港地区独资建厂,项目年产量达到50万辆整车生产规模。不过,根据《财经》报道,该次签约只是特斯拉与上海方面达成协议的签约仪式,之后特斯拉仍需花大半年时间拿地、建厂。截至2018年5月,特斯拉未偿还债务已达94亿美元,其中12亿美元债务将于2019年到期。

特斯拉将在上海独资建厂,年产量50万辆

从2015年马斯克宣布Model 3“国产”承诺之后,上海市就启动了和特斯拉的合资谈判。不过,特斯拉和上海市的谈判也是一波三折,主要是因为特斯拉谈判要求不让步,第一个要求就是要独资。对此上海市政府必然是不答应。谈判多次陷入僵局。

真正的转机也出现在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在当时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18年将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随着中美贸易战打响,特斯拉等进口车企受到的影响巨大,根据特斯拉官网显示,在售Model S和Model X两款车型全系价格均有所上调,涨幅区间在13.932万~25.662万元。环境越来越紧迫,加上产能也需要尽快释放,或许让马斯克终于坐不住了,而且攀上上海临港,也可能解决特斯拉国产对资金的渴求。

终于,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与上海临港签署了投资协议,将在临港地区独资建厂,项目年产量达到50万辆整车生产规模。之所以选择把工厂落户上海临港,一方面是上海临港是个大地主,家大业大,另一方面是因为临港招商由上海市直接负责,政府主导,税费政策必然利好。此外,临港的主产业区重点扶持新能源项目、物流园区具有保税性质跟特斯拉相符。

不过,根据《财经》报道,该次签约只是特斯拉与上海方面达成协议的签约仪式,之后特斯拉仍需花大半年时间拿地、建厂。另外也存在几个疑问待解。

一个疑问是,大多数车主都认为特斯拉工厂要落地了,以后可以买到30万元的特斯拉了。那么选择独资后,特斯拉就能够避税了吗?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特斯拉虽然在自贸区建厂,但仍然是关外模式,需要交纳25%的关税增值税等税费,但在成本方面能够获得不少优势,包括运输成本以及人力成本,同时,采购国内电动汽车零配件也能享受出口退税减免优惠。不过对于特斯拉来说,坚持独资的目的,一是为了独享丰厚利润;二是防止技术外流。从这两方面来说,特斯拉的目的是达到了。

另一个疑问是,作为规划年50万产能的特斯拉工厂,少说也得是50亿美元以上的投入。特斯拉独资的钱从哪来?虽然特斯拉上市8年来,股价已经攀升了2 000%,其市值一度超越福特通用,被投资人赞誉为“全球最赚钱”的汽车制造商。但是持续的“烧钱”行为,使特斯拉从来没有实现过盈利。今年一季度财报还显示,特斯拉自由现金流从上一季度的负2.77亿美元,已扩大到负10亿美元。截至2018年5月,特斯拉未偿还债务已达94亿美元,其中12亿美元债务将于2019年到期。如果不进行额外融资,特斯拉难以撑过今年。对此,普华永道咨询公司分析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0万的产能慢慢释放,初期10万辆产能也不需要多少钱,而且地方政府也可能免费提供很多支持。由此或可推测,由于落户上海临港,特斯拉有可能因此解决目前面临的许多困难。

图15-1 特斯拉公司季度性现金流分布

数据来源:特斯拉官方网站www.Tesla.cn

而从中国市场来看,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尽管目前只有寥寥几千辆,不过中国广阔的新能源市场,对于马斯克而言依旧是“心动不已”,而且在特斯拉全球50万辆的销量目标里,中国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再加上政府支持电动车的政策,以及随着新能源产品的越来越多,乐视、蔚来等新兴造车势力在新能源市场搅局,这对特斯拉而言并不是利好消息。克莱斯勒东北亚区域前主管比尔·罗素表示:“如果特斯拉不完成国产化,很难一直保持现有的势头。”所以,特斯拉国产化进程势必会加快推进步伐。而特斯拉以独资的形式杀入中国市场,这也将是历史性的大事件。它不只是一条鲇鱼,更可能是一条杀伤力巨大的鲨鱼。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曾表示,“特斯拉一直是新能源汽车企业标的样本,相比于中国品牌纯电动车,特斯拉拥有品牌、做工和续航的优势。”背后的意思不言而喻,一旦特斯拉实现国产化,不仅是价格上形成一定优势,而在技术层面也对新兴造车实力形成压迫姿态。目前,蔚来、威马、小鹏等一大批国内新能源造车新势力还在培育期,尚未跨过新产品交付的分水岭,但接下来,马上就要进入与狼共舞的时期了。(www.xing528.com)

启发思考题

(1)如何评价蔚来汽车现今的发展模式?

(2)成立仅4年,蔚来汽车取得如此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3)蔚来汽车与相似市场定位的特斯拉相比,能否在中国市场更具竞争优势?

(4)蔚来汽车后续融资是否会依旧顺利?需要关注哪些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5)如果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并成功实现最大产能,对蔚来汽车有怎样的影响?蔚来汽车应该如何应对?

(6)蔚来汽车能否实现其在2020年盈利的目标?互联网汽车的未来又将如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