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汽车产业与德国、美国、日本等汽车大国的汽车制造业包括技术水平、制造工艺水平、品牌价值等方面相比有很大差距,处于追赶态势。对于国产品牌来说,传统汽车工业起步得较晚,与合资车的差距即便是越缩越小,但仍有不小的距离。
而新能源动力的出现,特别是特斯拉的成功,让不少人看到了新能源领域的巨大潜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给了我国快速赶超的机会,甚至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到全球市场的50%,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从2014年开始,国内便掀起了一大波互联网造车热潮,这里边又以各路互联网巨头的加入,尤为吸引人。史称:互联网造车运动。在这一波运动中,涌现出了很多新兴的造车企业。而蔚来汽车就是在这一巨大的热潮下新兴的全新品牌。
当我们谈论互联网汽车时,其实泛指了两种略有不同的汽车。
其一,是传统汽车厂商推动的,在传统汽车上能够实现车联网、高速互联网,甚至自动驾驶等功能的汽车,其依然是传统汽车的功能拓展。
其二,是指众多互联网企业宣布进入汽车行业后,参与设计、制造的汽车,相较传统车厂的互联网汽车,其更强调车是互联网资源的载体,更类似于电子数码产品。(www.xing528.com)
这里借用上汽与阿里合作时对于互联网汽车的描述,将互联网汽车定义为以最终用户体验为导向,能够充分集成互联网企业的操作系统、大数据、通信、导航、云计算、娱乐等资源的汽车,在其硬件背后,更有一个开放融合互联网和大数据。围绕用户的车生活,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用户提供智慧出行服务的互联网汽车生态圈。
互联网的核心模式之一是“免费+长尾”,即免费模式加长尾理论,通过核心业务免费吸引大量的用户,提高用户满意度,用长尾理论来寻找新的商业模式。未来的智能汽车也许会借鉴这一模式,智能汽车本身可以少赚钱或者不赚钱,获取大量用户,精心维护用户的忠诚、黏度和好评度,当智能汽车真正成为移动入口的时候,长尾市场将会为汽车厂商带来源源不断的衍生利润。
这也是明明知道造车难度很大,蔚来汽车等一众造车新势力依然一头扎进来的主要原因。但硬币的另一面,李斌以及其他造车新势力们则很少提及,即日渐收紧的时间窗口。
政策方面,政府在发放了15张新能源造车的生产资质后,已经暂停发放,对于新进入者的门槛大大提升;传统车企们早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准备多时,2018—2020年也将是中外车企巨头密集推出新能源车型的时期。
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创业的残酷性就在不远的前方。近年造车新势力的队伍不断扩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多达60多家,其中获得BAT垂青的不仅仅蔚来汽车一家,还有威马、小鹏等,都在忙着招兵买马,快马加鞭推进“造车大业”。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几年之后能够存活下来的也就3~5家。尽管蔚来汽车已经在造车新势力中抢先一步推出量产车,但为了争取最终胜出的3~5张优胜者牌照,唯有与时间赛跑,以最高效的方式整合资本、营销、研发、制造等多方资源,争取更多成功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