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其与美国分子影像科研团队“探索者”联盟携手打造的“史上最强PET-CT”——世界首台全景动态扫描PET-CT。“它很快,传统20分钟的全身扫描将被直接缩短到15~30秒。同时,它剂量极低,探测器灵敏度提升40倍,辐射降低40倍,相当于一次跨太平洋空中旅行的辐射剂量,孕妇和婴幼儿也能安全接受全身扫描。更令人振奋的是,它首次实现了全身多组织器官的4D高清动态成像,这将为医、药等交叉科研领域开启无限的创新空间,为个性化精准诊疗、新药研发等提供强大的创新平台。”
联影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薛敏表示,在外资品牌一统天下的中国市场,很多国内企业仅满足于以低质低价产品在中低端市场分一杯羹。因此薛敏向创始管理团队提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如果只满足于中低端市场,路只会越走越窄。只有坚持自主创新之路,才能不被国外巨头扼住喉咙。”
联影医疗在成立之初的思路就很清晰:自主创新,为的是在外资技术封锁、市场垄断下杀出一条路,从而打开市场空间,降低中国老百姓的诊疗费用。成立6年来,联影医疗已经实现PET/MR、PET-CT、MR、RT、CT、DR等全线高端医学影像和放疗设备全部核心技术的攻坚,产品综合性能国际领先,部分技术指标已经超越国际最先进水准,多项技术填补国际或国内空白。目前,联影对核心技术的自研比例在行业里是全球第一。
在联影,“跟随”与“超越”是两大创新口号。
1.“跟随”战略
“跟随”战略的主体是联影各大事业部,但这里说的“跟随”并不是简单地跟在跨国公司后面,而是有足够多的创新点。
比如,X光机、CT、磁共振等技术已经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在此基础上,无论怎样创新,给市场的印象还是“跟着做”。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创新点可以挖掘。怎么在相对成熟的技术基础上做得更好、更能满足中国特色的需求?这就需要创新。就好像苹果iPhone6和iPhone5之间的关系,新一代产品可以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创新。
在张强主持下,基于自主创新理念,联影研发团队在不断磨合和审视中摸清了前行的道路,一系列创新之举接连诞生:96环PET-CT以分辨率和扫描速度的双重突破成为世界首创;全部核心部件及技术自主研发的业界首台动态多极3.0TMR成为中国首创;全部核心部件自主研发的1.5TMR树立了超导磁共振新标杆目前,联影提交的专利申请已逾千项,其中高技术类超过700项。
2.“超越”战略(www.xing528.com)
“超越”战略的主体是联影研究院,研究院基于市场需求,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和医疗机构,关注可能会应用于未来产品的技术,如果“跟随”战略创造的是新生代产品iPhone6,超越战略就是生产出iPhone7、iPhone8。
“我们喜欢拿苹果手机做比喻,一方面是因为这样容易让人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一开始就想高起点,无论是内在品质,还是产品外观,都要做到苹果手机那样惊艳。”联影设计创新中心负责人俞晔珩说。全球竞争的格局中,联影既要在高端医疗设备打上“中国智造”的烙印,还要打上“中国设计”的基因。
“为什么一台核磁共振机不能设计得像一部苹果手机?”这样的问题,以前在行业中从未被提及,但联影却大胆倡导跨界创新,引入消费电子领域的先进技术。工程师们为两款医疗设备配备了超大尺寸的“智感”触摸屏,这种触摸屏集成了从患者登记、图像采集、浏览打印与图像确认等临床医疗工作,让医生一屏在手,操作不愁。
“为什么病床一定要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这又是一个经典的“联影之问”。于是,俞晔珩和她的设计团队把“情感因素”导入联影产品中,在一些检查设备上,为床体配备了可调节明暗的环境灯,既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又便于医师在偏暗的环境中识别脚踏开关。
正是基于这样追求极致的创新精神,截至2017年7月,联影累计获得专利逾千项。就拿设计环节来说,联影已有7款产品获得世界工业设计最高奖。
如今的联影,七大产品事业部拔地而起,与联影研究院交互并行;联影研发中心根植中国,辐射全球;30款自主研发的系统与软件产品全线铺开打入市场;2014年销售元年即收获近10亿元订单;针对中国国情打造的“联影区域影像中心”以医疗信息化为纽带,提供远程诊断、会诊、教育培训、设备维护支持等整体解决方案……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联影十分注重品牌建设,斩获了中国专利金奖与中国商标金奖。在中国,只有联影与华为两家企业同时获得这两项殊荣。
中国高端医疗设备行业一度由外资企业一统天下的旧格局已轰然崩塌。国际垄断巨头们在医疗设备设计领域也开始与联影对标,进行战略升级。薛敏、张强领导的团队,正以自主创新“撼动”行业垄断者的根基,“中国智造”和“中国设计”的国际影响力开始凸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