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产活动离不开人力、设备、材料、资金和技术,这些构成为生产中的要素。所谓园林企业的生产要素管理,就是劳动管理、机械设备管理、材料管理、财务管理和技术管理,本节介绍技术管理。
2.3.1 园林技术及其发展
技术是指操作技能、劳动手段、生产工艺、管理程序和方法,其中技术装备、生产工具等是硬件,施工工艺、管理技术等是软件。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融会于其他生产要素之中。
从生产到再生产的过程,是通过一定变换才能实现的(即生产→变换→再生产)。而这种变换,是由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的劳动者(体力和脑力)来完成的。
园林技术是指完成园林项目生产的操作技能、劳动手段、生产工艺、管理程序和方法。
我国历来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这是因为我国有种类繁多的植物资源,更主要的是我国有悠久的造园历史,有先进的造园技术。例如: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叙述造园的杰作《园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造园名著,它从造园的艺术思想到景境的意匠手法,从园林的总体规划到个体建筑设计、从结构列架到细部装饰都有系统的论述。尤其是在造园的技术上论述更有见地。如在“掇山”篇中,关于掇山技术的论述有:“凡理块石,俱将四边或三边压掇,若压两边,恐石平中有损。如压一边,即罅稍有丝缝,水不能注,虽做灰坚固,亦不能止,理当斟酌。”
关于植树技术方面的记载有:“种树以正月为上时,二月为中时,三月为下时。”《氾胜之书》记载:“凡种树,不要伤根须,阔掘勿去土,恐伤根。仍多以木扶之,恐风摇动其巅,则根摇,虽见许之木,根不摇,虽大可活,更茎上无使枝叶繁,则不招风。”《种树书》记载:“于叶零落时,其树之?繁及散逸,大者斧铲,小者刀剪尽去。”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新材料、新施工工艺、新机械设备的出现,计算机在园林设计及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园林生产技术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新型的塑山材料——玻璃纤维强化水泥(简称GRC)在园林塑山的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①用GRC 造假山石,石的造型、皴纹逼真、具岩石坚硬润泽的质感。
②用GRC 造假山石,材料自身质量小,强度高,抗老化且耐水,易进行工厂化生产,施工方法简便、快捷、造价低,可在室内外及屋顶花园等处广泛使用。
③GRC 假山造型设计、施工工艺较好,与植物、水景等配合,可使景观更富于变化和表现力。
④GRC 造假山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结束过去假山工艺无法做到的石块定位设计的历史,使假山不仅在制作技术而且在设计手段上取得了新突破。
2.3.2 园林技术引进
技术引进是指为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和经济,通过各种途径,从国外引进本国没有或尚未完全掌握的先进技术,它是企业促进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战略和措施,也是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际间的技术引进可分为贸易形式和非贸易形式两种。
贸易形式是有偿的技术转移,也称技术贸易。它包括许可证贸易、咨询服务、合作生产、补偿贸易及合资经营等。
非贸易形式通常是无偿的技术转移,它包括科学技术的交流、聘请外国技术专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技术座谈、交流技术资料与情报、举办国际展览等。
1)技术引进的方式
技术引进的方式主要包括专利许可、专有技术许可和商标许可等许可证贸易。许可证贸易是卖方向买方转让技术时,买方要向卖方支付技术转让费用。许可证贸易只是技术使用权的转让而不是所有权的转让。
(1)专利 是指一项发明创新的首创者到专利机关申请并批准后在法律上取得的专利权。它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3 种。所谓购买专利,买的只是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并不是具体的技术内容。因为卖方(权利人)并不承担保证买方实施该项专利的责任,也不负责提供比公开出版的专利说明书中更多的资料和技术指导,因此,单纯的购买专利的合同,多数是在发达国家中的企业之间签订的,因为他们已具有实施专利所需要的技术能力,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单纯购买专利并不一定能取得成功。
(2)专有技术 也称技术诀窍,它是指从事生产所必需的、未向社会公开的秘密技术知识、经验和技巧,包括各种设计资料、图纸、生产流程、加工工艺、材料配方、测试方法等技术资料;经营管理、产品销售、储存和运输等有关技术资料;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所掌握的各种经验知识和技巧。专有技术有些属于不能获得专利的技术,有些则属于虽然可以获得专利而有意不去申请专利的技术。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家认为,有时为保守技术秘密而不去申请专利,从而控制技术扩散,这样对专有技术的拥有人更为有利。
(3)商标 是工商企业用来表明其商品与其他商品区别的标志,它可用文字、记号、图案或三者综合加以表示,往往代表商品的质量和信誉。商标经申请注册批准后,可获得注册商标权,受本国商标法的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引进某项专利和技术诀窍时,常常采用外国公司的商标,以便借助该商标的声誉帮助自己的产品打开国际市场的销路。在技术引进中签订专有技术和商标相结合的许可证是比较普遍和比较可行的一种方式。
2)技术引进的途径
技术引进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进行。其具体途径有:
(1)合资经营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人共同举办某企业,双方共同投资经营、分享利润、共担风险的一种经营方式。一般来说,一方提供机器设备,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另一方则可根据自身情况提供厂房、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
(2)合作生产 是指一项产品或一个工程项目由双方或多方各自承担其中某些部分或部件的生产来共同完成全部项目的一种合作方式。合作生产所采用的技术可以由一方提供,另一方就可在合作生产的过程中达到技术引进的目的。
(3)许可证贸易 是指技术转让方和技术引进方就某项技术转移问题进行商业性磋商,然后双方就磋商结果达成协议。按照协议规定,技术引进方有权使用技术转让方所拥有的技术,生产和销售利用这种技术所制造的产品,并按协议规定返回技术转让方一定的费用。
(4)成套设备引进 从国外购买生产某种产品或系列产品的全套设备,在引进设备的同时引进技术,引进的内容通常包括工艺技术、工程设计、成套设备,甚至包括厂房、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和培训技术人员等服务项目。
(5)技术咨询服务 技术引进方就引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引进技术方案的设计,引进方案的审核等问题委托咨询机构进行专项或系列项目的帮助。
(6)补偿贸易 是指技术引进方用产品补偿技术转让方费用的贸易方式。(www.xing528.com)
(7)租赁设备 是由租赁公司按用户承租人的要求垫付资金,向制造商购买设备,租给用户使用。用户一方面定期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另一方面又与制造商签订技术合同(如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设备维修等)。
3)技术引进要考虑的因素
技术引进要考虑的因素有4 个方面:技术的先进性、技术的生命力、技术的适用性及技术的配套条件。
2.3.3 园林企业技术创新
1)技术创新的类型
技术创新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只是包括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及新装备等形式在内的技术通过商业化实现的首次转化。这一定义突出了技术创新在两方面的特殊含义:一是活动的非常规性,包括新颖性和非连续性;二是活动必须获得最终的实现。
技术创新基本上可归结为以下两类范畴:
(1)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 根据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变化强度的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
①渐进性创新。渐进性创新也称改进型创新,是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引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
②根本性创新。根本性创新也称重大创新,是指技术有重大突破的创新。它常常伴随着一系列渐进性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并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
(2)产品创新和过程(工艺)创新 根据技术创新中创新对象的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
①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指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业化。按照技术变化量的大小,产品创新可分为重大(全新)的产品创新和渐进(改进)的产品创新。重大(全新)的产品创新是指产品用途以及应用原理有重大变化的创新。如园林生产中应用GRC 材料等。渐进(改进)的产品创新是指在技术原理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基于市场需要对现有产品所做的功能上的扩展和技术上的改进。如在火柴盒、包装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装箱,由收音机发展起来的组合音响等。
②过程创新。过程创新也称工艺创新,是指产品的生产技术的变革,它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的组织管理方式。
过程(工艺)创新同样也有重大和渐进之分。例如,园林设计、园林管理的计算机控制和应用专家系统等,都是重大的过程创新。另外,也有很多渐进式的过程(工艺)创新,如对产品生产工艺的某些改进,提高生产效率的一些措施,或使生产成本降低的一些方式等。
2)技术创新的基本战略
技术创新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3 种基本战略思路。从中国国情出发,现阶段我国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应以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模仿创新为主,逐步增加自主创新的比重,同时采取适当形式积极进行合作创新。
(1)自主创新 是指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最终获得市场的认可。自主创新具有率先性,因为一种新技术或一种新产品的率先创新者只能有一家,而其他采用这项技术、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都是创新的跟随者或模仿者。自主创新要求企业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和研究成果积累,处于技术的领先地位,否则是做不到自主率先创新的。
(2)模仿创新 是指在率先创新的示范影响和利益诱导之下,企业通过合法手段(如通过购买专有技术或专利许可的方式)引进技术,并在率先创新者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创新形式。模仿创新并不是原样仿造,而是有所发展、有所改善。就我国园林企业的实力而言,模仿创新也并非易事,绝不能认为模仿创新“不够档次,不上台面”。
(3)合作创新 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研究院所或高等院校合作推动的创新组织方式。合作的成员之间可以是供需关系,也可以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一些较大规模的创新活动往往是一个单位难以独立实施的,多个单位进行合作创新,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从而缩短创新周期,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合作创新的条件是合作各方共享成果、共同发展。借助合作创新,也能把有激烈竞争关系和利益冲突的企业联合起来,使各方都从合作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3)技术创新过程
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将知识、技能和物质转化为顾客满意的产品的过程,也是企业提高技术产品附加价值和增强竞争优势的过程。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以下几代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
(1)技术推动创新过程模式 人们早期对创新过程的认识是:研究开发或科学发现是创新的主要来源,技术创新是由技术成果引发的一种线性过程。这一创新过程模式的基本顺序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和市场需求。
许多根本性创新是来自于技术的推动,对技术机会的认识会激发人们的创新努力,特别是新发现或新技术常常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刺激人们为之寻找应用领域。如无线电和计算机这类根本性创新就是由技术发明推动的。
(2)需求拉动创新过程模式 研究表明,出现在各个领域的重要创新有60% ~80%是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所激发的。市场的扩展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都会刺激企业技术创新,于是有人提出了需求拉动(或市场拉动)的过程模式。在需求拉动创新过程模型中,强调市场是研究开发构思的来源,市场需求为产品和工艺创新创造了机会,并激发研究与开发活动。需求拉动创新过程模式的基本顺序是市场需要、销售信息反馈、研究与开发、生产。
(3)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创新过程模式 强调创新全过程中技术与市场这两大创新要素的有机结合,技术创新是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共同引发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在产品生命周期及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单纯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创新过程模式只是技术和市场交互作用创新过程模式的特例。
(4)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式 是将创新过程看成同时涉及创新构思的产生、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市场营销的并行的过程,它强调研究开发部门、设计生产部门、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联系沟通和密切合作。
(5)系统集成网络模式 最显著的特征是强调合作企业之间更密切的战略联系,更多地借助于专家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利用仿真模型替代实物原形,并采用创新过程一体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创新过程不仅是一体化的职能交叉过程,而且是多机构系统集成网络联结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