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面临的困境也意味着金融改革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为实体经济服务。“十三五”规划中金融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重要内容,包括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湖北省应以科技金融创新为主线,协同绿色金融、惠普型农村金融、扶贫金融等,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这不仅需要政府在政策扶持上加大力度并同步相应政策,还需要发挥金融机构市场主体的作用,促使政府政策与金融机构相辅相成,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银行—政府—企业合作的创新金融模式,为更好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提供保障。确定金融改革试点,为全面开展金融改革探路。金融领域的改革不可能只局限于一个区域,可以通过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为全省金融改革创新提供经验,探索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新模式。扩大投贷联动试点范围,支持自贸区开展金融开放创新试点,推动对外金融合作;鼓励城市和农村开展金融改革试点,以一带多,为金融改革探路,做到城市和农村的全面复制和推广。
发展绿色金融,助推绿色发展。随着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绿色发展备受关注。实现绿色发展,意味着全国范围内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更加重视、更加严格。湖北省不仅要持续关注绿色发展、生态经济,更要将“绿色金融”摆在关键位置,以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绿色金融供给的增加保障绿色发展的目标实现。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是“绿色金融”的主要业务。湖北省绿色金融已有一定成果,“现货远期”产品上线、首单“碳保险”落地湖北等。政府可通过贴息鼓励绿色金融开展相关业务,以适当的金融政策和手段增加绿色金融的供给,提高绿色金融供给效率。
开展扶贫金融,精准扶贫。对于精准扶贫,金融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2016年,湖北银监局印发《湖北银行业支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指导意见》显示出湖北省通过金融扶贫、脱贫的决心。目前,全省31个集中连片地区贫困县的394个乡镇中已建成标准化银行营业网点392个,9120个行政村中已实现集聚或流动服务的覆盖点9119个,基本形成了贫困县、贫困乡镇广覆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湖北省应坚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区情推出创新产品及发展模式,例如十堰市的“4+2”模式、恩施的“宣恩”模式等。探索金融扶贫的产业模式,将地区产业特色与个体经济相结合,走一条以金融和产业相融合的金融精准扶贫道路。对于已经建立的金融精准扶贫数据库要加以完善优化,充分发挥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的作用。(www.xing528.com)
2.政府推动,加快搭建统一信用公共服务平台
早在2014年,湖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已经印发了《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试图在全省范围内搭建统一的信用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湖北省全省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关系到金融投融资改革是否顺利,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严格规范市场,从质量上优化金融投融资环境。借鉴上海市等地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行的经验,逐步推动湖北省全省信用信息统计数据库的建立,分层推进市、州、县信用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完善、应用、维护、管理,并不断更新,营造公平良好的投资环境。将各市州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真正做到一次失信,全省皆知。同时,实现自贸区内信用平台建设与市级信用平台对接,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顶层设计,拓宽应用领域,拓展使用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