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挖掘省内现有资源,更要结合自身优势争取外部力量的支持,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了吸引外部投资,湖北省需要整合省内市场与资源,集中精力发展重点城市,打造特色产业,同时又要兼顾其他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以重点城市带动周边城市、特色产业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全方位协调发展的格局,从而达到优化投资环境的效果。
1.整合省内市场,优化空间格局
打造规范化、一体化的省内市场。在交易层面上,打造一个流动性强的市场,使得资本和原材料流向生产效率更高的企业,创造出更高的规模效益。规范税收和技术标准,对各地区企业要一视同仁,避免政策上的偏重与歧视。统筹制定各项法规政策,建立一体化、多元化的市场机制,与全国乃至全球接轨,特性与共性并存,提高自身投资潜力和对外资的吸引力。
优化全省投资环境的空间格局。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背景下,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从发育型到较为发达型城市圈的转变,充分发挥武汉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同时,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根据国家对于长江经济带的规划布局,及时做出调整,建立合理的农业内部结构,加速工业结构的优化以发挥其主导作用,同时协调好第三产业的发展,将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推向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重点突出武汉城市圈向着高度一体化的区域航运、物流中心的建设理念,以及将襄十随城市圈打造成为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把宜荆荆城市圈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的中心区域,建设一个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投资环境。
2.整合资源与降低成本
积极调整省内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湖北省的比较优势,吸引沿海传统产业向省内转移,做好产业转移的相关承接工作。加快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湖北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传统产业区域布局,进一步提高湖北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大力支持县域积极承接传统产业转移,鼓励承接地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逐步建立优势传统产业总部经济与生产基地合理配置的区域布局。(www.xing528.com)
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的集聚和配套。整合湖北现有的资源,然后充分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共同开发做大做强一批省龙头企业。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业务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行业龙头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将这些实力雄厚、特点鲜明的企业整合到一起,使其成为引领湖北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
3.突出重点,兼顾周边,发挥优势互补
塑造中心城市,促进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巩固武汉作为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让其区位优势更明显,打造属于湖北的特色中心城市,然后以武汉作为湖北吸引投资的支点和辐射点,通过扩散作用和产业转移,为周边城市吸引外资搭桥铺路。积极寻求武汉城市圈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共同建设以及与毗邻城市的合作发展,争取发展规划的统筹制定、市场机制的共同完善、产业升级的互帮互助,共同促进基础设施联网、公共服务对接以及生产要素上的互相支援,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
加快城市向城市群的发展。积极推进宜昌、襄阳向着区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注重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树立以武汉、宜昌、襄阳作为核心的引领作用,带动武汉城市圈、宜荆荆城市群、襄十随城市群建设,构建区域发展多核支撑体系,改变原本单一的发展模式,实现武汉城市圈从“一强众弱”到“一核多强”的转变,将影响范围由以省域为主扩展到长江中游和中部地区,从而把自身优势和外部力量结合起来,提升区域投资潜力以及投资环境的综合竞争力。
加强交通体系建设,打造合作交流纽带。首先要立足于省内各市的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形成环形放射网状的城市交通结构体系;其次联合周边各省市,建设涉及陆运、水运、空运的全面立体的交通网络,保证市区内、省内城市之间以及与外省之间交通运输畅通。其中水路建设主要包括以长江航道为主轴的一级航道,汉水为三级航道,汉北河等12条支流为四至六级航道。陆路建设重点要提高武汉作为全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的地位,以武汉为主枢纽,黄石、麻城为区域性枢纽,协同咸宁、鄂州、黄冈、孝感、天门、仙桃和潜江等为区域性次枢纽,形成全面综合的运输枢纽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