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县域经济的引擎和支撑点,县域投资环境仍是各级政府的重要着力点和重点关注领域。一方面,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放开放活,释放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促进了县域经济总量扩张、质量提升、争先进位,提升内力,为投资环境的优化奠定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快机制体制创新步伐,全方位优化和提升湖北省各县域的投资环境。
湖北省县域的投资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资投资稳步推进。2014全年县域累计引进省外资金4568亿元,增长8.7%,实际利用外资25.45亿美元,增长2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84.3亿元,增长29.8%。二是市场主体加快成长。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11127家,比上年底净增1832家;30家县域企业跻身湖北百强企业行列,稻花香、兴发、枝江、冠捷、三宁化工等一批骨干企业年销售规模过百亿元。三是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32个县(市、区)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全方位合作,建成了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四是重商崇企的社会氛围增强,汉川、仙桃、天门、大冶、宜都入选“2014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夯实基础——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县域经济正由湖北经济发展的“短板”变为重要支撑,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增强了全省投资环境宏观吸引力。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市场体系的健全和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可能;良好的市场环境作为投资环境的软环境为经济的健康运行提供了保障;市场购买力的强劲提升也是湖北省县域投资稳步增加的一股重要驱动力。
(2)制度创新——全方位改革体制机制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扎实推进,为市场主体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投资的体制机制弊端。不仅提高了行政效能和公共管理服务质量,而且增强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直接促进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发展、民间投资的急速增长。以恩施州为代表的各县市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找办法,在用地、融资、财政投入、项目扶持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有效破解了县域经济发展要素瓶颈制约,释放了湖北省各县(市、区)的投资活力。
(3)产业升级——集聚能力增强,品牌建设卓越
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越来越成为竞争优势和区域创新的源泉所在。湖北省各县市的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园区承接项目和产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园区提质扩容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22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试点名单,湖北有两个产业集群入围。襄阳汽车产业集群、随州专用汽车产业集群有望与“中山灯饰”“镇江香醋”“瓦房店轴承”“海宁皮革时装”等已声名远播的产业品牌一起被正式命名授牌,成为叫响全国的区域品牌。支柱产业发展壮大,新兴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4)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理念深入,用制度保护生态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湖北省县域工作的重要准则。各县域在绿色发展上初见成效,转型方式各具特色。不少县(市)通过政策引导与财政扶持,引进技术、品牌、资本、管理等优势突出的战略性项目,加快产业转型发展。大冶专设5亿元专项资金,重点建立生态产业园区和支持绿色、生态、环保型企业,引导生态产业发展;恩施州突破性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4A级以上景区在全国30个自治州中居第一。(www.xing528.com)
2.湖北省县域投资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域投资硬环境水平有待完善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强力推进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县域经济的发展条件明显改善,但是其发展过程还不适应“四化”协调发展的新要求。湖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中部地区仅高于安徽,还未实现全省县(市、区)全覆盖,县(市)交通网络尚不健全,县域企业物流成本较高。部分县(市)的农村电网改造任务尚未完成,与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后的用电需求不适应。农田水利建设仍然滞后,现有农田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老化毁损失修问题严重,尤其是“家门口”工程和田间“最后一公里”问题仍很突出。
(2)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与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仍存在距离
湖北省县域经济总量不大,缺乏强县支撑;结构层次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偏小,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够;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技术升级较慢;市场主体偏少,尤其缺少有影响的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资源和环境约束持续加剧,要素长期趋紧,节能减排压力大;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矛盾增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急需提高。
(3)县域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
全省近五分之四的人口在县域,而县域居民收入低于全省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间的不平衡仍然过大,特别是占全省面积45%、人口23%的特贫山区工业化、城镇化还处于起步阶段,自身造血功能较弱,居民收入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70%,持续增收难度较大。
(4)县域金融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随着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对金融资金及服务的需要越来越强烈。但是县域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金融机构设置不足。湖北省银行县域金融机构在商业性保险、证券、担保和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和服务基本上处于不完善状态。二是资金供给不足。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的积极性不高;县域经济自身造血能力弱,金融机构存贷比越来越低,信贷投放较少。
(5)新常态下宏观调控需转型
“经验失灵”是新常态下的普遍问题。新形势下,过去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经验不断失灵。比如:在金融去杠杆化、房地产去泡沫化条件下,县域举债模式就难以为继。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条件下,县域粗放式发展方式也难以为继。在产能消耗成本上升条件下,县域依赖行政手段招商的推进方式同样难以为继。与十年前相比,县域经济发展遇到困难变多,难度变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