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采用中国东部某大学学生作为被试。64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实验,实验完成后每人将获得价值5元左右的小礼品。实验采用单因素双水平的实验设计:低温vs.高温,使用组间实验设计。
每个被试独立完成实验。在实验开始前,主试告知被试该次实验涉及两个独立的调查项目:一个是产品认知调查,一个是品牌认知调查。在实验开始后,被试被随机分到低温组或高温组。低温组的操控工具是内装5℃左右冰水的水杯,高温组的操控工具是内装70℃左右热水的水杯,两个分组的被试使用完全一样的水杯。
每位被试在语言引导下,开始“产品认知调查”。被试需要用手机(主试提供)拍摄单手持水杯(内装5℃左右冰水/70℃左右热水)的照片各一张;再被要求手握杯子,估计水的温度和重量,整个过程手持杯子的总时长约1分钟左右。接下来,要求被试填写估计的水温,该问题的答案会被用于操控检验。此部分的主要问题与实验一相同。
接下来,在问卷的语言引导下,被试开始另一项“品牌认知调查”。首先被试阅读完一小段品牌介绍,再阅读一则关于该品牌最近发生的品牌危机,并在阅读完成后对该品牌进行评价。该部分使用的品牌危机材料与实验一相同。
阅读完该段材料后,被试报告自己对A的品牌评价:“请问你对该品牌的总体印象如何?(7点量表,1=非常负面,7=非常正面)。”接下来要求被试报告自己与品牌之间的心理距离(7点量表,1=非常近,7=非常远)。最后收集个人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情绪等。实验结束后向被试表示感谢并赠送小礼品。
1. 操控检验
与实验一相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低温组填写的感知温度显著小于高温组填写的感知温度(M冷=—8.75,M热=53.60,t(62)=—18.35,p=0.000),说明感知温度的实验操控是成功的。
2. 品牌危机认知
对高温组和低温组的品牌评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见表5.3和图5.2。低温组被试对丑闻相关品牌的评价显著高于高温组的评价(M冷=2.87,M热=2.32,t(62)=2.30,p=0.03),结果再次支持假设1——相比于感知温度高时,感知温度低时消费者对品牌危机的态度更宽容。(www.xing528.com)
表5.3 实验研究二:感知温度对品牌评价的影响
图5.2 实验研究二:感知温度对品牌评价的影响
3. 感知温度对心理距离的影响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高温组和低温组的被试感知自己与危机品牌的心理距离,数据见图5.3。与低温组相比,高温组报告的心理距离更近(M冷=3.53,M热=3.03,t(62)=2.113,p=0.04)。结果支持假设2——相比于感知温度高时,感知温度低时消费者感知到的自己与品牌之间的距离更遥远。
图5.3 实验研究二:感知温度对心理距离的影响
4. 中介效应检验
上一步分析表明,与低温组相比,高温组报告的心理距离更近(M冷=3.53,M热=3.03,t(62)=2.11,p=0.04)。然后再采用Hayes(2013)提出的Bootstrapping方法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见图5.4。样本量选择5 000,在95%置信区间下,中介检验效应显著(95%CI[—0.50,—0.04])。控制了中介变量(心理距离)之后,自变量(低温vs.高温)对因变量(品牌评价)的影响不显著(95%CI[—0.76,0.12])。该结果支持假设3——在感知温度对品牌危机认知的影响中,心理距离起中介作用。
图5.4 实验研究二: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