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区转换目标函数
分区转换目标是指调整用地类型达到最佳想要用途的困难程度,也可以认为是由此而需付出的代价(任周桥(2007))。用本书2.5.2提出的土地利用分区转换系数Pcf(Pcf∈[0,1])来量化当前用地类型c转换到分区类型f的可能性,该值越大,表示用地单元越趋向于该类转换的发生,以分区转换系数累计值的倒数作为规划目标函数。
一般地,对于每个图斑Pcf值各不相同,要获取单元Pcf,实际操作起来存在困难。本实验在研究区利用统一的分区转换系数乘上一个鼓励因子γ来测算图斑的Pcf取值。首先根据经验和专家咨询的方法,确定分区转换系数如表5-9所示。
表5-9 土地用途分区转换系数
续表
鼓励因子γ为一个土地利用适宜性相关系数。理想状态下,为了发挥土地的利益效益,土地利用会朝着最佳适宜用途方式来进行土地用途分区,鼓励改变当前不适宜的利用方式,而向最适宜的用途转换。基于此,定义一个鼓励因子γ,计算公式如下:(www.xing528.com)
式中,C的取值根据当前利用类型的适宜性评价等级确定。在实验中,对应于适宜性评价等级非常适宜、较适宜、不适宜分别取0.1、0.4、0.9;F的取值根据土地用途分区类型的适宜度等级确定,对应于适宜性评价等级分别取0.9、0.4、0.1。γ值越大表示倾向于该类转换的发生,γ值越小表示转换被限制的程度越高。这样,适宜的用地就倾向于保持现状,而不适宜的用地则倾向于转换其用途。
因此,本实验中分区的目标函数可定义为:
式中,c为当前利用类型,f为用途分区的类型。公式(5-7)表明:如果用途分区中,土地的利用方式都向着各自最优的方向转变,那么总的转换系数值就越大,目标值就越小,相应的方案就容易被接收;反之,规划成本越高,相应的规划方案就会被拒绝。
2.空间聚类目标函数
土地用途分区不但要考虑到分区的适宜性,还要考虑到空间的聚集程度,在本书4.3.2提出了空间聚类的目标函数,不但考虑了分区距离上的聚集程度,也考虑了属性上的聚集程度,因此将这一目标函数作为本实验的目标函数,用来保证在分区结果的紧凑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