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推进交通运输电气化并非权宜之计,多年来保持了高度的政策稳定性,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将如此。今后中国政府的扶持和激励政策将有力推进交通运输电气化的继续发展,进而抑制石油消费。
1.中国政府交通运输电气化的规划
中国政府对今后交通运输电气化的规划主要集中在电动汽车的长远规划方面。由于中国迄今还没实现电气化的铁路基本上已经是山区铁路,如果要实现电气化改造,难度会越来越大,因此中国铁路进一步电气化的空间已经较小,今后中国铁路升级改造的一个重要体现将是常速铁路向高速铁路的转变。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主要是各地方政府视其交通运输的需求和当地财力等情况做出的决定,中央政府介入较少。因此,尽管今后电动汽车发展对中国石油消费的替代规模将仍然比不上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但是在这个部分,笔者将主要介绍中国政府针对电动汽车的发展规划。
通过发展新技术,实现汽车技术上的弯道超车,助力中国制造业发展是促使中国政府和车企努力发展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因。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时,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习总书记之所以对新能源汽车有这么高的期许,是有深刻原因的。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至今,成效相对有限,其表现之一就是国内汽车市场的“万国牌”,汽车民族品牌在国内汽车尤其乘用车销售市场中的份额很低,乘用车的绝大多数份额被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外国汽车品牌享有,而且中国民族品牌所占市场份额也主要在低端市场。努力发展民族品牌的电动车有希望部分改变这种现状。在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上,中国民族品牌的燃油汽车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与国外汽车的差距仍然很大。中国电动汽车技术上的落后程度好于燃油汽车。认识到这一点,坚定了中国政府和汽车行业人士发展电动汽车,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决心,并帮助中国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过渡。
除了造车的战略考虑外,中央政府积极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还有带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促进环境治理等综合考虑。[1]
中国高层对新能源汽车的厚望从近几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与电动汽车发展相关的政策可以看出。
2009年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共同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简称“十城千辆”工程)之后,尤其是2014年习近平主席上汽讲话以来,国务院和国家各部委陆续发布了较多鼓励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中对未来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仍然具有较大效力的政策文件包括2014年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2017年4月6日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
《指导意见》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市场主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它还提出了加快充电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监管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2]之后,工信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委局陆续发布了《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方案》等多项配套政策文件,以确保《指导意见》的落地。[3]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两个主要突破口,要求到2020年培育形成若干家进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成为汽车强国的目标:“力争经过十年持续努力,迈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中国品牌汽车全面发展。中国品牌汽车产品品质明显提高,品牌认可度、产品美誉度及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到2020年,打造若干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商用车安全性能大幅提高;到2025年,若干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产销量进入世界前十。”“到2020年,中国品牌汽车逐步实现向发达国家出口;到2025年,中国品牌汽车在全球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国政府和行业协会还有其他文件,反映中国政界和企业界发展电动汽车的强烈愿望,其中包括《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7年2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印发了此方案,提出了未来我国发展汽车动力电池的总体要求、发展方向和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其中明确规定要对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进行财税等方面支持,包括要“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鼓励利用社会资本设立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动力电池产业化技术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领跑者企业。动力电池产品符合条件的,按规定免征消费税;动力电池企业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等税收优惠政策”[4]。
另外,鼓励电动汽车发展的文件还有《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路线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等。[5]
2.未来中国交通运输电气化的发展会在更大规模上替代石油消费(www.xing528.com)
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继续发展,它每年替代的石油消费量无疑将继续增加,但是如前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发展主要由各地政府发展规划决定,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所以笔者不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对石油消费的替代量。
前文提到,目前中国铁路用成品油数量已经下降至约300万吨/年,即便再继续推进铁路电气化,铁路用成品油数量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已经很小。另一方面,虽然今后新的电气化铁路的铺设以及高速铁路线路的增加将使国内民航客流相对减少,从而影响国内航空煤油消费量的增长,但是中国航空煤油消费除了发生在国内航线外,还发生在国际航线。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等关系的加深,以及中国居民出国旅游人数的快速增长,发生在国际航线的中国航空煤油消费量预计将保持快速增长,或将抵消国内高铁发展对中国航空煤油消费的冲击。
关于未来电动汽车发展会在多大程度上冲击石油消费,有许多不同预测,而且相互间差别较大。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估算,2015年因电动汽车的使用而替代的汽油消费量约为29.97万吨,约占当年汽油产量12 103.6万吨的0.25%,到2020年汽油消费替代量为254.10万吨,2030年为1 225.49万吨,大约相当于中国2015年汽油产量的10%,到2035年可能将替代1 290.88万吨汽油。[6]中国石化发展计划部的研究人员根据2020年中国电动出租车将达到30万辆,电动公务与私人乘用车将达到430万辆,预测当年电动汽车替代汽油数量将达到440万吨;判断2030年电动汽车已经具备了全面替代汽油车的条件,预计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占中国当年汽车总销量的50%,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1亿辆。行驶距离按照每年1.2万千米计算,油耗按6.5升/百千米计算。2030年,电动汽车替代汽油5 700万吨。预计到2035年,电动汽车将达到2亿至3亿辆,替代汽油1亿~1.5亿吨。[7]稍加比较可以发现,同为中国石化研究人员,对2020、2030、2035年中国电动汽车替代汽油的规模,预测值居然分别相差了1.7倍、4.7倍和7.8~12倍!
除了电动车替代汽油消费外,电动公交、电动环卫和物流车辆将对柴油消费形成一定冲击。但是,由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局限在预测期内难以得到解决,电动车对柴油车的冲击较小,电动汽车的发展替代柴油消费的数量会较小。中国石化发展计划部上述研究人员预测2020年和2030年,电动汽车将分别替代465万吨和930万吨柴油消费。[8]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nal Energy Agency,IEA)没有专门讨论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及其对成品油消费的替代,但它的研究报告对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数量做了大致判断。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0、2025和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最多将分别达到2 000万辆、7 000万辆、2亿辆。[9]这其中绝大多数将是轻型车,替代对象是汽油车。按照目前一辆汽油车每年消费1吨油的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2025和2030年,电动车替代的汽油量将分别在2 000万吨、7 000万吨和2亿吨之下。以10亿吨/年的全球汽油消费量为基数计算,到2030年电动汽车最多将替代20%的汽油消费量。
假设到2020、2025和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的一半依然在中国[10],那么这三年中国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将分别最多达到1 000万辆、3 500万辆、1亿辆,汽油替代量到2030年将最多达到1亿吨。和中国目前6亿吨/年以上的石油消费量相比,1亿吨的替代规模远远说不上致命。
总之,在可预见的将来,电动汽车的发展对中国石油消费的替代将比较有限。
不过,在更远的将来,电动汽车会在多大规模上替代中国石油消费,不确定性会更大。其中,中国政府会否发布和实施“禁油令”,如果会,将在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近几年来,世界一些国家陆续发布“禁油令”(见表7-1)。
表7-1 迄今部分国家的禁油计划
资料来源: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World Energy Outlook 2017,p.165.
中国政府也在研究禁售燃油汽车的可能性。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2017年9月9日在一个汽车产业论坛上表示,工信部已“启动了相关研究,也将会同相关部门制订我国的时间表”。[11]但至今,没有进一步相关消息。
在禁售燃油汽车方面,中国政府既应有雄心壮志,也应持谨慎态度。之所以需要谨慎,原因有三:第一,电动汽车什么时候能够在技术、性能和成本上接近甚至超越燃油汽车,目前看不确定性很大。第二,中国的汽车产业庞大,自2009年起,中国就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国内燃油汽车相关产业每年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以及上万亿元的GDP。一旦宣布禁售燃油汽车,会如同发生地震,国内与燃油汽车相关的较多行业,如加油站、汽车零配件生产、汽车维修等,会受到波及。第三,部分欧洲国家的禁油宣告看似激进,实际上都留有余地,它们多把禁售燃油汽车的日期设在许多年之后,而且多以政府行政命令而非法律的形式出现,这些国家都实行两党或多党民主制,发布禁油令时的执政党今后会成为在野党,而在野党今后在成为执政党后,完全可能会推翻燃油汽车禁售的行政决定。而中国的政党制度有自己的特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决定了中国政府政策的一致性较强。中国政府一旦正式宣告,即便不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发布,也会对之后的历届政府形成强大约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