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皖江文献丛稿》:皖江文化的多维研究成果

《皖江文献丛稿》:皖江文化的多维研究成果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接到宪华的书稿,甚是欣喜。宪华兴致很高,和我同时购买了中华书局标点本《资治通鉴》二十册。对于皖江文化的研究,近年来有较快的发展。《皖江文献丛稿》一书,内容包括皖江地区的世家大族、皖江古代经济,皖江文献、芜湖文献诸多方面。

《皖江文献丛稿》:皖江文化的多维研究成果

接到宪华的书稿,甚是欣喜。

我与宪华的交往,说来已有三十年。

记得1982年9月,宪华从安徽到兰州,与我及王冀青三人,同学于齐陈骏先生门下。我们的导师齐陈骏先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主动去兰大任教的高才生,那时已是治隋唐史特别是敦煌学的名家,现在教育部兰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敦煌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前身“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室”,即由先生亲手奠基。记得刚刚入学,齐先生让我们抓紧时间打牢专业基础,指示我们认真阅读《资治通鉴》一书。宪华兴致很高,和我同时购买了中华书局标点本《资治通鉴》二十册。从此便手不释卷,孜孜苦读。边读还边做笔记,在《通鉴》书上也写满了眉批。他的硕士毕业论文《试论唐朝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洋洋洒洒,广征博引,充分利用了各类史料,包括大量《通鉴》的材料,获得专家好评并顺利通过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答辩。我们是国内首批毕业的历史文献学(敦煌学)方向硕士生,宪华受到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的严格训练并有很好的基础,但以后没有朝此方向发展,这是颇使人遗憾的。

1985年下半年毕业后,我们都奔向东南,我在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执教,宪华在芜湖的安徽师大工作,时相往来,切磋交流。他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地域特点,发表了《唐代安徽进士考》,《北魏官学初探》等学术文章,九十年代初又写有《东晋南朝时期庐江何氏研究》一文,此文所言西晋时期的庐江郡,辖今东起安徽芜湖,北至寿县,南至江西九江的广大地区,郡治舒县(今安徽舒城县)。都属于现在的皖江范围。据我所知,这是国内较早探讨侨姓士族之一庐江何氏的专题论文。发表后曾为学人多次引用与评介。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宪华厚积薄发,又发表了两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章,一篇是《东晋南朝皖南的社会经济》,该文瞄准了学界不甚注意的南朝皖南区域,是一篇填补空白之作。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全文转载。第二篇是《唐末五代徽州的北方移民与经济开发》,此文首次考证出这一时期徽州的移民数字,对于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关于唐末徽州移民的研究成果,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全文转载。我认为这两篇学术文章,从产生想法,到收集资料,再形成思路,深入考辨、精心构思,最后形成文章,后又反复修改锤炼,无疑是宪华的苦心孤诣之代表作,绝非一年半载之功可以轻就。

2007年以后,宪华参加了芜湖市地方文史的编著活动,在编著《芜湖通史》一书时,分工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部分撰写,他克服史籍方志记载之不足的困难,不辞辛劳,从家谱、传记、考古材料到民间传说等,苦苦寻觅材料,还多次下乡进行田野调查。前后历时三载,方成功地完成任务。此书第四章“芜湖文献研究”,即是此项活动的精品选录。

对于皖江文化的研究,近年来有较快的发展。尽管对于皖江文化的内涵,学术界的看法不完全一致。但在我看来,理应包含对皖江地区一切历史的、现实的广义的文化现象的研究,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生活形态、物质成果、精神成果、科学发明等各方面全方位的研究。其中关于民族、世族、宗族、家族、移民等历史文化及相关历史文献的研究,无疑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宪华此书是这方面一个很好的探索。(www.xing528.com)

对于皖江文化,我了解并不很多,但因为我在南京工作近三十年,也曾多次去过安徽各地并阅读、整理过一些安徽文献。窃以为南京以上,安庆至芜湖一带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比如桐城方氏,被梁实秋、钱理群誉为“中国第二大文化名门”,仅次于曲阜孔氏。又如建德周氏(即东至周家),周家五代名人辈出,覆盖官、商、学诸领域,是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深深印记的家族。还有安徽太湖赵朴初家族等。除了桐城方氏,宪华在这本书里对太湖赵家、建德周家都做了探讨,我认为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这本书中还有一些年谱、家谱的研究,也是对皖江文化资源的整理、探究工作,或者说是拾遗补阙的工作。

《皖江文献丛稿》一书,内容包括皖江地区的世家大族、皖江古代经济,皖江文献、芜湖文献诸多方面。通读全书,我以为宪华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正确的理论、方法,对皖江历史上一些世族人文现象、社会经济、移民问题、相关历史文献等,做出了深入的、细致的探讨,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其中有些内容足可以为现代文化建设及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信此书的出版,会进一步扩大皖江历史文化研究的影响,推动皖江城市带经济及区域文化建设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也希望宪华兄能有更多的优秀成果问世。

运笔至此,我推窗西望夕阳下长江上往来的航船,不由想起宋人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词句:“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此语虽是咏金陵的,但千里长江一线穿,无论是长江上游、皖江中游还是宁、沪下游,在新的时代与新的历史条件下,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社会管理、思想文化及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总结与继承等,必将会展现出更加美好的画卷。是为序。

(原载张宪华《皖江历史与文献丛稿》,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