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珉自幼热衷于收藏古代钱币,硕士学习阶段又主攻明代货币史,在货币文物的鉴定和研究方面积累了二十余年的经验和心得。2012年考取为我的博士后,心珉表达了深入研究中国中古货币史的意愿,渴望在探索中国货币发展脉络的道路上有所建树,希望我能给予帮助和指导。在多次商议之后,确定了心珉的博士论文以唐代货币史为主要研究对象。
中国古代知识界对货币文物一直给予着持续的关注,自南梁顾烜首著《钱谱》,历朝历代均有相应的著作问世。特别是清季考据学兴起之后,文人学者对于古代货币的研究更加痴迷,涌现出以翁树培、刘燕庭、鲍子年、李佐贤为代表的一批卓有见识的泉坛名宿,但客观来看,当时对于货币文物的研究,还停留于单纯的收藏考证阶段,人们往往执着于对奇品、稀品的搜求,而忽视了其对于了解社会经济面貌之帮助。
事实上,作为社会经济运转的物质载体,古代货币对于我们全面、细致、深入地研究货币所行时代的经济史及相关问题,极为重要,帮助巨大。对相关货币的整理和研究,不仅可以弥补史料记载之不足,而且相对于文献史料来说,货币更具直观性、可靠性,无疑是重要的第一手材料。是故民国建立后,伴随着现代史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货币文物开始打破古董雅玩身份的束缚,逐步体现其真实的研究价值。一方面,以丁福保、郑家相等为代表的泉学家积极开拓视野,结社立刊。当时创办的《泉币》、《古泉学》等刊物,已让人明确感觉到泉坛的研究境界正在由潜兴猎奇向借物论理的层面提升,而另一方面,史学界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货币文物的研究价值,在由社会经济史学泰斗陶希圣主编的《食货》半月刊中,利用货币材料,甚至直接讨论货币发展相关问题的文章,为数不少。然而随着抗战爆发,泉学社团终止活动,《食货》杂志亦告停刊,学界对于货币文物和货币史的关注重新归于沉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货币史研究领域成果层出不穷,其中尤以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一书影响最为深远。彭氏既精于货币文物的研究,又有深厚的史学功底,加之以治学严谨,视野开阔,用力勤苦,故其所作《中国货币史》学术质量之高,诚为中国货币史研究领域之翘楚。所憾者唯因篇幅所限,对各朝代之货币流通具体情况,不及作更深入细致之解释,为后世学者继续探索提供了空间。多年来,在《中国经济史》一类的经济通史著作中,虽然也对各断代的货币问题有所论述,但限于体例,亦难以全面展开深入探讨。(www.xing528.com)
2003年,汪圣铎《两宋货币史》出版,该书对有宋一代货币之铸造、发行、流通等诸问题,皆作了细致入微的解答,开货币断代史研究之先河,而在唐代货币史方面,学界至今还没有体系化的成果。有鉴于此,我建议心珉发挥自身优势,将货币史研究的时空坐标,划定于有唐一代,在兼顾实物考证的同时充分挖掘货币所蕴藏的史料价值,以期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取得较大的突破。
目标明确后,心珉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献阅读、史料搜集、相关货币理论学习及有唐一代货币实物的全面搜集、考证中去。数年之中,除上课之外,心珉废寝忘食,孜孜矻矻,经常为一款货币之流行时间、地域范围,影响大小,反复推敲,数年之后,终于推出了这部唐代货币史研究的专著。这一成果,不仅有从实物出发的考证推敲,也包含立足于经济史角度的探索和分析,且所论多有新意,博士论文答辩时,博得诸评审专家好评,后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为其博士学习生涯,画上了圆满句号,亦可谓不负我望。近日得其来电称此作将由著名的商务印书馆出版面世,作为一个青年学者,能够得此机遇,亦足以作为其执着向学的回报了。欣喜之余,草成此文代为作序。专著虽已出版,研究却无穷期!希望其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再攀高峰。
(杨心珉著《钱货可议——唐代货币史钩沉》,商务印书馆2018年2月第1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