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下汉风》:汉文化的成功之作

《天下汉风》:汉文化的成功之作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与民族浑然天成的交融与统一,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最大特点。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逐渐强盛,于是武帝欲拓边开疆,削藩平乱,整治财政,加强集权,于是他放弃“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改以儒学大一统之学说统御天下,国力进一步强大,汉朝达于极盛。冯兴振先生主编的《天下汉风》一书,我认为就是这样一部很好地总结汉文化的成功之作。本书对汉文化内涵的论述,细致而全面。

《天下汉风》:汉文化的成功之作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首“大风歌”,人们吟唱了两千年,激励了无数人。

两汉帝国,自公元前206年建国至公元220年灭亡,立国凡四百二十六年。纵观中国与世界上下数千年之历史,可以说汉朝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富足而又强大的时代。

从世界范围来看,公元前二世纪在世界东西方古文明带上,堪与汉帝国相比肩者,唯有罗马帝国。位于中亚西亚的安息帝国,虽然立国亦有数百年之久,然而其影响远不能与汉朝相比拟。

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全国,“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天下归于一统,然而秦运短促,二世而亡。继后之汉朝,才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民族与国家大统一的开启时代,汉之版图与事功都在秦朝之上。国家与民族浑然天成的交融与统一,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最大特点。可以说,汉朝的建立,为后来统一的中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代的各项典制文化,引领了后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走向。

更为重要的是,从世界范围来看,大约与汉朝处于同一时期的贵霜、安息、罗马等帝国,其民族与文化的延续,后来都出现了中断,唯有中国,自远古经秦汉以来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传至今天,成为我们引以为骄傲与自豪的灿烂的中华文化。

那么,汉朝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呢?这不能不从刘邦说起。刘邦起自布衣,建立西汉以后,他能够深切体会到秦末丧乱、凋敝的社会现实,并且注意吸收秦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制定了比较宽松的政策。这一政策的理论根据则是先秦以来道家学说中的黄老哲学思想。这种思想,适应汉初战乱后需要休养的社会现实,又与汉初政治现实相结合,成为汉初社会经济恢复时期的主导思想。

黄老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然后才能达到“无不为”之境地,“圣人无心,以天地之心为心”。也就是说要以天地自然的运行,作为自己的主张。通过无为而达到无不为,“我无为而民自化”。

以往学界,一些人对汉初之实行黄老无为而治的做法,颇有微词。然而,当时代发展到今天,当人们日益重视和谐发展与科学发展的时候,我们却发现,黄老思想自有其合理的一面,这一政策在缓和矛盾、稳定社会、保护生态、保持社会持续发展方面,显然有其积极的因素。

武帝时期,汉朝国力逐渐强盛,于是武帝欲拓边开疆,削藩平乱,整治财政,加强集权,于是他放弃“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改以儒学大一统之学说统御天下,国力进一步强大,汉朝达于极盛。然而为政之要,一张一弛,弦绷得太紧,难免出乱。于是武帝晚年,不得不发布“罪己诏”而更弦易辙,与民休息。

其实“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无论是黄老思想,还是儒、法学说,汉朝皆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根本,我以为这正是汉人高明之处。我读历史、研究历史,说来已有三十多年。我虽是专门研究魏晋隋唐历史的,但对汉史却是情有独钟!其原因大体有三:一是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不能不追本溯源,因为中古及后来朝代的许多制度多是来自汉代,还有些制度虽不直接来自汉代,却也往往与汉代有关。不研究汉史,就不会深刻地认识后来的历史,由此我也认为,虽然人们常讲“汉承秦制”,其实秦朝时代甚短,汉代形成的许多制度,才是真正在历史上“制度化”了的东西并为后代所继承。从这点看,了解汉史,当然是人们认识中国其他朝代历史的最好切入点之一。

汉代历史之所以引起我更多兴趣的第二个原因,是近年来众多汉代考古的重大发现,以及尹湾汉筒、张家山汉简等大量汉代最原始最直接文献的出土。这些发现使我们与汉代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抚摸着汉王陵中那鬼斧神工般雕凿的光如镜面而笔直的墓道及块块巨石,望着那惟妙惟肖的汉代陶俑,读着那条条竹简,看着那似是刚刚写就的文字,真有一种与汉人同时代的感觉。(www.xing528.com)

说来这第三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汉风”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了。汉文化特征之博大的方面,前已说明,其实汉文化的特点体现在方方面面,就以汉文化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汉代艺术来看,无论是汉代画像石、汉代壁画、汉代陶俑、汉代雕刻、汉代建筑,还是汉代的漆器铜镜、织锦等各类工艺品,无不体现出一种狂放、天真、古拙、质朴之美,这种美感所体现出来的生动活跃的气势力量及由楚文化而来的浪漫主义色彩,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是后代艺术品无论如何都无法比拟的。

再以刘邦起事时之沛、丰、徐地区的初期汉文化为例,我以为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融合南北楚、鲁诸种文化,形成了一种基于平民社会的生机勃勃、雄姿英发之社会气象。试看刘邦所用之人,除张良一人为贵族出身之外,其他人如萧何为沛主吏掾,曹参为狱掾,任敖为狱吏,周苛为泗水卒史,申屠嘉为材官,周勃吹箫,樊哙屠狗,灌婴贩缯,娄敬挽车,陈平、王陵、陆贾、郦商等皆为白徒,这些平民、“粗人”,所决定的社会文化基调,则是一种不可抑制的开拓、创新的亢奋气象。与其他朝代相比,汉朝人有大气、朝气,对此也许各人的看法会有些不同,如蔡东藩认为汉人有豪气;钱穆认为汉统治者有平民气;吕思勉则认为汉高祖有氓庶气——目中容得一切,故能用知勇之士。

尽管人们看法不尽一致,但基本点是相同的。因此,对起源于沛丰徐地区的汉文化,需要好好地总结,深入地发掘其历史与文化的价值。

冯兴振先生主编的《天下汉风》一书,我认为就是这样一部很好地总结汉文化的成功之作。细读此书,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至少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作者对汉文化的内涵,定位准确,理解深刻。

本书对汉文化内涵的论述,细致而全面。如第一章开宗明义即概括了汉文化的渊源与内涵。过去有人曾说汉文化是一种英雄文化、尚武文化,显然这只是看到了汉文化的一个侧面,实际上汉文化正如本书作者所指出的,融合了中国的楚文化、鲁文化与黄老思想等多种文化,体现了南北文化的交融,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典制、文学艺术等领域,物质与精神两大方面。具体论述到汉文化的导源——古沛文化,作者认为其特点一是注重平等精神,二是具有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三是具有尚武豪爽悍直的民风,四是具有浓重的宗教崇拜心理,五是形成了载歌载舞、多姿多彩的民风。这样的概括,我以为是相当准确而深刻的。

二是全书深刻阐明了保护与利用汉文化资源的重要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充分体现了作者以文化促经济,以文化促社会发展的战略眼光。从本书的论述可以看出,近年来沛县等地方政府,为了挖掘利用汉代历史文化资源,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当地文化事业与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作者在书中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汉文化资源,亦做了深入的思考与阐述,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构想,这些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作者对沛丰徐等地区的汉文化名胜古迹,论述全面而生动。可以说此书一册在手,对江苏地区的汉文化名胜古迹甚至相关的传说,即可一觅无余。此外,也许是由于家乡人说家乡历史上的人和事,因而较之外人,汉文化讲得更为直接,更为真切,更为生动。全书的叙述文字,活泼而灵动,绝少时下一些书籍的文字生涩、叙述呆板之病。

手捧着这来自刘邦家乡的书稿,读着书中那娓娓道来的故事,我不由得又要吟唱起千古的“大风歌”,是为序。

(原载冯兴振主编《天下大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