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虚拟资本:创新形式与衍生机理

虚拟资本:创新形式与衍生机理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他们看来,作为生息资本的特殊形式,虚拟资本的虚假性有三种情形。与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的进程相一致,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逐渐兴起、繁荣和发达,虚拟资本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资本形式。因此,很有必要考察虚拟资本的创新形式和衍生机理。概言之,虚拟资本主要有三种创新形式。第一是生息资本的虚拟形式。

虚拟资本:创新形式与衍生机理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虚拟资本已经有所发展,出现了股票债券信用等形式。在他们看来,作为生息资本的特殊形式,虚拟资本的虚假性有三种情形。一是虚拟资本具有价值,但这种价值不能用来生产新价值,因此不具有真正资本的属性。比如用于公共开支的政府债券。二是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仅仅是价值符号或价值泡沫。比如缺乏价值保证的银行券、经贴现后留在银行的商业票据。三是虚拟资本不是以商品、货币为基础的资本,而是资本的反映和影像。比如银行的派生存款、期权、各种金融衍生工具。这是虚拟资本的“虚拟性”在理论上的体现,但是在现实中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身后的时代,虚拟资本的形式和表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的进程相一致,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逐渐兴起、繁荣和发达,虚拟资本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资本形式。20 世纪50—60 年代以后,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中介功能开始变化,金融创新成为金融史上的重大变革。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各国政府慢慢放松金融管制,通讯和信息技术取得飞速进步,金融业竞争日益加剧,金融衍生工具因此产生并迅速发展。金融衍生工具是在传统金融工具比如货币、债券、股票的基础上演化和派生的,以杠杆和信用交易为特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融资、套期保值、套利和规避各种风险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虚拟资本相比,当代虚拟资本的衍生、派生和创新有了革命性、根本性的变化,将资本的扩张作用发挥到一种极致。因此,很有必要考察虚拟资本的创新形式和衍生机理。概言之,虚拟资本主要有三种创新形式。

第一是生息资本的虚拟形式。从生息资本的本性来看,它不同于产业资本,不经过生产过程和其他中间环节,就可使一定的价值增殖。对于生息资本而言,货币作为特殊的可以用来生产商品的商品而变成了资本。由于会发生借贷关系而不是交换关系,生息资本也是一种借贷资本。不过,生息资本与借贷资本之间也存在显著的不同:生息资本强调的是资本运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借贷资本强调的则是经济人之间的借贷关系。在马克思看来,所谓生息资本就是能够将利息转化为新资本的价值额,并且同利息本身相对立。他说:“生息资本的形式造成这样的结果:每一个确定的和有规则的货币收入都表现为一个资本的利息,而不论这种收入是不是由一个资本生出。货币收入首先转化为利息,有了利息,然后得出产生这个货币收入的资本。同样,有了生息资本,每个价值额只要不作为收入花掉,都会表现为资本,也就是都会表现为本金,而同它能够生出的可能的或现实的利息相对立。”马克思强调,除非这种资本或本金可以直接转移,或采取一种可以转移的形式,不然“这总是一种纯粹幻想的观念”[1]

马克思以国债和工资为例详细说明了生息资本的虚拟性质。从国债来看,国家对借入资本每年要付给自己的债权人以一定量的利息。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不能向债务人宣布解除契约,而只能卖掉他的债券,即他的所有权证书。可见,以国债形式出现的生息资本不过是一种所有权凭证,因为资本本身已经由国家花掉了、耗费了,已经不再存在。马克思指出:“在这一切场合,这种资本,即把国家付款看成是自己的幼仔(利息)的资本,是幻想的虚拟的资本。”这不仅是说贷给国家的金额已经不再存在,而且这个金额从来不是要作为资本支出的,不是要作为资本投下的。真正的资本只有作为资本投下,才能转化为一个自行保存的价值。马克思断言:“不管这种交易反复进行多少次,国债的资本仍然是纯粹的虚拟资本;一旦债券不能卖出,这个资本的假象就会消失。”他甚至认为,“在国债的场合,负数表现为资本;因为生息资本一般是一切颠倒错乱形式之母”[2]

在工资的场合,工资被看成是利息,因而劳动力被看成是提供这种利息的资本。马克思强烈批评了这种在17 世纪下半叶就很流行的观念。他说:“资本家思考方式的错乱在这里达到了顶点,资本的增殖不是用劳动力的剥削来说明,相反,劳动力的生产性质却用劳动力本身是这样一种神秘的东西即生息资本来说明。”在这种错乱的场合,不幸有两件事情和这种轻率的观念令人不快地交错着:第一,工人必须劳动,才能获得这种所谓的利息;第二,他不能通过转让的办法把他的劳动力的资本价值转化为货币。马克思揭示:“其实,他的劳动力的年价值只等于他的年平均工资,而他必须由他的劳动补偿给劳动力的买者的,却是这个价值本身加上剩余价值,也就是加上这个价值的增殖额。”[3]在马克思眼里,虚拟资本的形成过程彻底消灭干净了和资本的现实增殖过程的一切联系,牢固树立了资本是一个自行增殖的自动机的观念。

第二是信用制度的膨胀表现。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真正的信用货币不是以金属货币、纸币流通为基础,而是以票据流通为基础。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一切资本好像就会增加一倍,有时甚至增加两倍,因为有各种方式使用同一资本,甚至同一债券在各种不同的人手里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马克思指出,这种“货币资本”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这是因为,全部存款,除了准备金外,只不过是银行家账上的结存款项,但它们从来不是作为现金保存在那里。如果存款用在转账业务上,它们就会在银行家把它们贷出以后,对银行家执行资本的职能。银行家彼此之间通过结算的办法,来互相偿付他们对这种已经不存在的存款的支付凭证。马克思强调:“同一些货币可以充当不知多少次存款的工具”,但是对同一个货币来说,“它实际代表多少个资本,就取决于它有多少次作为不同商品资本的价值形式执行职能”[4]。(www.xing528.com)

信用制度的膨胀体现在融通票据的泛滥、已贴现票据的再贴现,商业信用的泛滥可以通过票据贴现、直接贷款、抵押贷款、存款透支等形式进行,银行信用的泛滥可以通过签发汇票本票、开立信用账户、发行银行券等形式进行。19 世纪40 年代约克郡的银行家威·利瑟姆披露说:“要判断票据有多少是来自实际的营业,例如实际的买和卖,有多少是人为地制造的,只由融通票据构成,这是不可能的……通过单纯流通手段的制造,就创造出虚拟资本。在货币过剩和便宜的时候,我知道,这个办法被人使用到惊人的程度。”[5]当银行家凭票据经纪人已经贴现过一次的汇票,贷款给这个票据经纪人时,他事实上为这种汇票进行了一次再贴现;但实际上,许多这种汇票已经由经纪人再贴现过了,而银行家用来为票据经纪人的汇票进行再贴现的货币,又被票据经纪人用来再贴现新的汇票。因此,“膨胀了的虚假信用,是由融通汇票和空头信用制造出来的”[6]

马克思进而指出:“正如在这种信用制度下一切东西都会增加一倍和两倍,以至变为纯粹幻想的怪物一样,人们以为终究可以从里面抓到一点实在东西的‘准备金’也是如此。”[7]19世纪40—50年代,伦敦的票据经纪人在进行巨额交易时,没有任何现金准备。他们指望陆续到期的汇票的收入,在紧急时,就指望用他们已贴现的汇票作担保向英格兰银行借款。1847 年,伦敦有两家票据经纪人公司停止支付,后来又恢复营业。1857 年它们再一次停止支付。其中一家的负债额两次都在300 万—400 万之间,而资本却不超过45 000镑[8]。当代虚拟资本运营的一个主要手段是杠杆操作,用尽可能少的自有资本去支配尽可能多的社会资本。资本无止境地追逐高额利润的贪欲驱使银行资本家们铤而走险。在2007 年次贷危机中,他们将次级贷款提升到高一级的结构性资产包中,通过金融产品打包销售,反复抵押融资。通过循环操作和再衍生机制,其销售的金融产品数量往往几十倍其资本金。例如,雷曼兄弟2007 年年报显示,其财务杠杆比例从2006年的26.2倍上升到30.7倍[9]

第三是有价证券的价值符号。有价证券被当做代表信用所产生出的联合资本的所有权证书,其实属于虚拟资本。马克思指出:“即使在债券——有价证券——不像国债那样代表纯粹幻想的资本的地方,这种证券的资本价值也纯粹是幻想的。”[10]公司股票代表的现实资本不可能有双重存在:一次是作为所有权证书即股票的资本价值;另一次是作为在这些企业中实际已经投入或将要投入的资本。它只存在于后一种形式,股票不过是对这个资本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的一个相应部分的所有权证书。马克思强调:“银行家保险箱内的这些证券,即使是对收益的可靠支取凭证(例如国债券),或者是现实资本的所有权证书(例如股票),它们所代表的资本的货币价值也完全是虚拟的,是不以它们至少部分地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为转移的。”[11]因此,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

公司的所有权证书所代表的现实资本并不能去支配和提取。这种所有权证书只是在法律上有权索取这个资本应该获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成为现实资本的纸质复本。这是因为,现实资本存在于这种复本之外,并且不会由于这种复本的转手而改变所有者。马克思指出:“作为纸质复本,这些证券只是幻想的,它们的价值额的涨落,和它们有权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尽管它们可以作为商品来买卖,因而可以作为资本价值来流通。”[12]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进程中,所有权证书价格变动所造成的盈亏越来越成为赌博的结果。赌博已经取代劳动,表现为夺取资本财产的本来的方法,并且也取代了直接的暴力。

借贷资本起初总是以货币形式存在,后来却作为货币索取权而存在。对贷放人来说,它已经转化为货币索取权,转化为所有权证书了。马克思指出:“即使假定借贷资本存在的形式,只是现实资本即金或银的形式,只是以自己的物质充当价值尺度的商品的形式,那么,这个货币资本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也必然只是虚拟的,也就是说,完全像价值符号一样,只是价值的权利证书。”[13]可见,作为借贷资本的货币资本除了金属货币的形式之外,在所有其他点上,只是以资本索取权或权利证书的形式存在。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实质就是以次级贷款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虚拟资本的价值泡沫破灭。次级贷款是美国房贷机构针对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群专门设计的一种特别房贷。相对于风险较低的“优质”贷款而言,这类贷款人的还贷违约风险较大。2001 年后美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巨大的诱惑驱使次贷飞速发展。为防止市场消费过热,2005 年到2006 年,美联储先后加息17次,利率从1%提高到5.25%,越来越多的次贷购房者无力偿还贷款,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