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广东对东盟的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但近年来已呈逐渐缩小的态势。如图1-2 所示,不难看出广东对东盟贸易逆差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自2008年起广东对东盟的出口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正向增长,且增幅要高于进口增幅。2015年,广东对东盟出口579.10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2.91%,进口的554.72 亿美元,下降9.06%,使得广东和东盟由上年97 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变为24 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这也是十几年来广东首次实现和东盟的贸易顺差。从2016年起,广东对东盟的贸易逆差出现扩大的现象,这也说明2016年以来“一路一带”沿线国家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对广东出口贸易带来了不利影响。
总体而言,东盟日益占据广东最重要的进口市场的同时,对广东的进口需求也在增强,这说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对广东的出口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与广东的既定战略方向一致,必将为广东和东盟的贸易往来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图1-2 中可以看出,2006~2007年,广东对东盟贸易逆差持续扩大,2008年金融危机经历短暂减少后又重新扩大。逆差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资源禀赋差异使得自然资源匮乏的广东从东盟国家进口大量的煤、天然橡胶、石油等资源密集型商品;第二,东盟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上具有竞争优势,使得广东的农产品逆差扩大;第三,是由广东的加工贸易方式所导致。广东处于国际产业转移链的下游,即发达国家将部分产业首先转移到东盟国家,然后再将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广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将在东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珠三角地区,使广东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世界性生产基地,由此形成了广东从东盟以逆差方式进口原材料及零配件,在国内进行加工组装,然后再以顺差方式出口到美国、欧盟等国家、地区的格局。
(www.xing528.com)
图1-2 2006-2018年广东对东盟的贸易逆差图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
2016~2018年,广东对东盟的贸易逆差出现扩大的现象,可能是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摩擦案件高发的影响,广东省的出口受到了不利影响。2016年上半年,发展中国家对广东发起贸易摩擦案件共17 起,占案件总量的54.8%。其中,印度、巴基斯坦、越南、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立案18 起,占发展中国家立案数量88.2%。
但随着广东省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腾笼换鸟”政策效应的初步显现,广东对东盟出口近年来增长迅速,对东盟贸易逆差也自2011年起大幅下降。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若广东产业升级战略取得一定成效,广东同东盟贸易逆差还将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