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南双语教育:民族学校汉语教师培训班提升教学水平

黄南双语教育:民族学校汉语教师培训班提升教学水平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除了省级培训之外,州、县教研室和黄南州民师不定期举办民族学校汉语教师培训班,针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训,使汉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黄南双语教育:民族学校汉语教师培训班提升教学水平

黄南州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从学前班开始的,所有民族中小学,除了个别学校的个别年级(黄南州民中、河南县民中的部分年级)之外,均采取双语教学一类模式(即“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模式)。民族小学的学制为6年,民族初中和民族高中的学制均为3年。在教学中,除了汉语之外,其他学科均采用藏语授课。

(一)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汉语教学提高汉语能力

近年来,黄南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新闻媒体、横幅标语、黑板报、街头宣传站、大小型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使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从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充分认识到学习汉语的深远意义,并在双语教学方面达成了共识,即:“面向藏区学母语,面向全国学汉语,面向世界英语”;“学会母语走遍藏区,学会汉语走遍全国,学会英语走遍世界”。教育行政部门对民族学校汉语教学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教育目标,要求民族学生毕业后达到如下目标:民族小学毕业生应达到普通小学三年级汉语水平,民族初中毕业生应达到普通小学六年级汉语水平,民族高中毕业生应达到普通中学初中三年级汉语水平,最终使民族学生达到藏、汉语兼通的教育目标。

(二)结合地区实际,科学确定双语教学模式

过去,黄南州在双语教学方面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也没有做过统一要求。有的地方的决策者违背语言学习规律,如在缺乏汉语言环境的民族中小学强调统一采用“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的二类教学模式。其结果,虽然培养了民族学生汉语的听说能力,提高了汉语文的教学质量,但是因为有语言障碍,其他学科的教学成绩却明显下滑。2005年,州委、州政府强调在缺乏汉语言环境的地方统一使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一类教学模式,确保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8]

(三)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双语教师的业务水平

黄南州以教师培训为核心,扎扎实实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工程。目前,州藏语文师资力量比较强大,而汉语文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在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师队伍中,汉语文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大多是民族教师(约占80%),而且汉语程度不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测试通过率远远达不到相关要求。因此,经常性地对现有的汉语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是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除了省级培训之外,州、县教研室和黄南州民师不定期举办民族学校汉语教师培训班,针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训,使汉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9]

(四)开足开齐各学段的国家课程设置

黄南州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对本地中小学课程设置计划,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多次修订,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符合各地教学实际的中小学课程设置计划,使教学计划、教材内容、考核要求和检查评估指标基本得到统一。例如,黄南州民族小学课程设置一般为:汉语7节、英语4节、数学5节、藏语5节、自然2节、思想品德教育2节、体育2节、音乐2节、美术2节、信息技术2节,以藏语教学为主,各学段依据教材内容衔接。[10](www.xing528.com)

目前,黄南州各校基本开足开齐了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按课标要求安排了周课时的同时,适当的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开发了自己的特色地方课程,汉语会话、绘画、石雕、堆绣、泥塑、藏戏、音乐及舞蹈等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以藏汉双语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民族教育综合改革

第一,开设汉语《会话》地方课程,作为国家课程《汉语》的有益补充。民族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汉语《会话》课程,每学期完成4册教材的教学任务,到三年级学年末完成汉语《会话》12册教材的教学任务,周期为3年。使用此教材,可以占用少量的教学时间,也可在课余时间进行。与人教版《汉语》教材重复的教学内容,可以删减;不重复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在教学中必须侧重于汉语口语教学和听说能力训练。总体目标是,经过3年强化训练之后,民族学生基本能够听懂汉语,会说汉语。2008年6月,黄南州教育局以青海省藏族小学汉语《会话》教材为蓝本,缩编了黄南州藏族小学汉语《会话》教材。在缩编的过程中,对原教材会话的内容进行了删减,把长句缩为短句,使其更加精练和口语化;将原有的非会话课文改编为会话形式,将原有的书面语尽量改为口语,增加其实际的交际功能;另外还加了一些活泼有趣的儿童剧、谜语、文质兼美的儿歌、古诗、歇后语以及包含了藏族民众智慧的谚语和格言等,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拓宽了学生视野;删除了课后的句式及练习部分,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每课由会话(课文)、译文两部分组成。每篇会话课文均添加了汉语拼音,旨在帮助学生准确发音,学习汉语普通话;而译文则是通过母语让学生正确理解会话的意思。缩编后的教材,其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藏族小学低年级实际,突出了训练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科学性[11]

第二,从视觉感知入手,大面积使用《汉字宫》等视频教材。《汉字宫》是山西省教科所发行的一部大型科教艺术电视片。该电视片创造性地运用影视故事的手法给藏族学生教授汉字,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套有声有色的“汉语大字典”。民族幼儿园、学前班、小学以及初中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部开展《汉字宫》视频教材教学实验。通过在课余时间向学生播放《汉字宫》视频光盘的形式,使民族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更多的汉字。

第三,全面实施“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制度。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简称“民族汉考”,即MHK),是专门测试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它是一种可靠、有效、因而也是权威性的汉语水平评价工具。考试成绩可以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应试者的实际汉语水平,是招生、招工、聘用中应试者汉语水平的依据。考试等级从低到高分为一二三四共四个级别;考试项目包括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书面表达三个部分。要求民族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分别要达到一级、二级和三级水平。达标者,授予相应的等级证书。例如:高中毕业生参加的三级考试,内容由三个单项组成,即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每项满分皆为100分,总分300分。应试者必须获得单项成绩55分,且总分为195分以上,才能获得合格证书,其总成绩折算为高考汉语科目考试成绩后计入高考总分(MHK成绩占高考语文分值的50%,另50%为少数民族语文成绩)。从2004年以来,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一直参加高考汉语水平三级等级考试,合格率在75%以上,参加中考的二级考试合格率在80%左右。2009年3月,100名中小学藏语文教师参加了国家级汉语水平等级三、四级考试,合格率分别为33.3%和84%。[12]

(六)培养了一批藏汉双语兼通的民族学生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就是缺乏汉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级各类民族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汉语学习、表达、交流活动,营造学习汉语的良好氛围。例如组织学生听校园汉语广播、看汉语电视,开展汉语诗歌朗诵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举办汉语故事会、普通话竞赛,课间进行汉语交流等等。这些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在民族学生学习汉语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使民族学生高中毕业时藏汉语兼通,在缺乏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民族小学、初中采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双语教学模式。民族小学1—3年级侧重汉语听说能力训练,同时加强字、词、句教学;4—6年级侧重汉语阅读教学,并学习简单的汉语书面表达;7—9年级侧重汉语书面表达,同时加强汉语阅读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汉语会话和字、词、句教学要贯穿于1—9年级的始终。[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