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了实地查看,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及查阅资料等方式。实地走访了玉树市上拉秀乡、乡政府、加拉秀村委会,新寨街道办事处当代社区。与乡政府、街道办、州、县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
上拉秀乡地处玉树市西南部,乡政府所在地加巧村距玉树市95公里,东、南、北分别与巴塘乡、下拉秀镇、隆宝镇相接,西与杂多县接壤,年平均气温-50℃,全乡平均海拔4400米以上,下辖7个行政村20个牧业合作社,全乡草场总面积379.8万亩,可利用面积345.5万亩。截至2014年9月底,全乡总户数2729户12724人,低保户1017户2048人,五保户116人;牲畜存栏数44186头(只、匹),其中牛43366头,羊678只,马142匹。牧民群众主要靠畜牧业为生,副业主要有虫草、蕨麻等,全乡牧民年人均纯收入5043元。从上拉秀乡政府扶贫对象清单中,我们了解到,上拉秀乡7个行政村现有贫困户656户2334人,其中一般贫困户424户1493人,低保贫困户140户541人,低保户92户300人。[1]
在加巧村村委会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我们查阅了加巧村有关扶贫档案,并仔细观看了“精准扶贫”贫困户公示栏。档案中贫困户花名册分为三种,即一般贫困户、五保贫困户和低保贫困户。花名册分别从户主姓名、性别、证件号码、人数、健康状况、脱贫属性、贫困户属性、主要致贫原因几个方面标识了贫困人员。从公示栏中总结的加巧村贫困户致贫原因看,主要是缺技术,少部分是由缺乏劳动力和疾病所导致。在公示栏中还公示了玉树州扶贫开发局对上拉秀乡加巧村一对一特困户帮扶情况。公示从结对人、职务、结对对象、家庭人数、社别、结对人电话、结对对象电话、备注(社长名字)等几个方面,明确列出了一对一帮扶事项。在村委会我们查阅到的加巧村精准扶贫汇编资料,内容包括十六大项,即加巧村精准扶贫领导小组;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信息质量承诺书(村级和乡级);扶贫对象清单(乡镇汇总、贫困属性、主要致贫原因、帮扶计划);扶贫对象需求清单(十个一批:发展生产;异地搬迁要求;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资产收益;住房改造;教育理财等)附花名册;贫困户申请书;村民主评议会议记录;村委会审查;脱贫公示及乡人民政府审核报告;自然村信息采集表;贫困户信息登记表;驻村干部入户调查工作记录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计划书;结对帮扶名单;入户调查、变更、返贫、新增、剩余73户贫困户花名册;扶贫简报。[2]
加巧村是一个纯牧业村,辖3个社。现有村民285户,1250人。按照青海省贫困村和贫困户评定标准和实施细则,现评定贫困户163户,489人。据乡主要领导及加巧村村民的看法,加巧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了牧业的健康发展。村庄所在海拔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植物生长期短,植被浅薄,草场可利用面积少,产草量低,牧业发展相对滞后,群众的收入受到影响。二是大部分牧民群众文化程度低,致贫后无法脱贫。牧民群众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靠天养畜的生产生活方式依然是主流。再加上地域辽阔,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视野封闭,思想落后,一旦致贫就很难脱贫。针对这些情况,乡政府采取了推动脱贫的措施。主要做法有两点:一是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2015年,为进一步提升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快传统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牧业生产技能,在玉树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下,成立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该社主要以种畜改良繁殖为主业,村民自愿入股的形式,规模已达到240头、畜棚8套、饲草料储备室5套。合作社将红利的15%~20%用于贫困人口的脱贫,并在合作社内优先雇佣贫困人员工作。二是合理布局整村推进工作。积极争取市扶贫局整村推进项目,利用专项资金开展购牛等工作,在不增加群众生产生活负担的前提下,转移牧民生产生活方向,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在访谈中,上拉秀乡领导说,在2016年,他们将进一步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项目,加强对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支持,多发展几个牦牛养殖合作社等特色产业;开展标准化畜棚建设,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争取解决贫困户畜棚及围墙建设项目支持;进一步改进生态环境,争取草原灭鼠、种草项目,提高自然环境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以打造“美丽乡村”为建设目标,争取有关支持,加大村内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谈到脱贫工作遇到的主要困难时,受访人员认为:一是脱贫工作主要还是要依赖政府扶贫的有关项目,如果争取不到项目支持,就没有发展资金,牧民自己发展能力很弱。比如合作社项目建设时,前期草场整合流转等资金牧民自己就无力承担。二是本地区受自然环境影响,村民脱贫手段单一,后续产业推动不足。当地牧民基本上滞留在牛肉自食,部分销售牛奶、酸奶、酥油、曲拉的发展模式中,成立合作社后大量的畜产品融入市场但没有固定销售点,在市场中寻求发展的思路滞后,脱离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三是牧民受传统文化影响,没有经商意识。近几年虽然也有一些牧民从事经商,但人数相当少。再加上宗教文化中不杀生等思想影响,通过发展牲畜加工业等脱贫难度较大。目前,乡政府也筹划在政府所在地建设汽车、摩托车修理铺、餐饮行业、旅店、小型超市等服务型第三产业来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但表示不知前景如何。
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全州精准扶贫基本情况,在调研期间,我们与州委、州政府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了解到经州政府精准识别,全州确定了6个贫困县、104个贫困村,40514户112151贫困人口(其中含低保人口39761人)为精准扶贫对象。综合全州贫困现象来看,呈现以下特征:一是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占全州农牧民总人口的28%。二是贫困程度深,贫困农牧民年人均收入2178元,与全州人均纯收入4090.21元相比低1912.21元,而且纯收入中现金收入比例很低。三是脱贫难度大,全州自然灾害频繁,因灾返贫情况十分突出,正常年景返贫率为13%,灾年高达25%。四是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地方病高发,因病致贫现象严重。五是历史欠账多,全州258个村虽然通了公路,但大部分只通到村委会所在地,并未通到其他村社;通电村仅有66个且不能保障全天有电,自来水受益村仅有43个,通电话的村仅112个,通有线电视的村仅11个,覆盖面不及5%,薄弱的基础设施条件根本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六是区域性贫困反差大,发展不协调。七是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中出现的移民,40%左右主要靠政府补贴勉强维持生计。[3]移民出来的农牧民由于缺乏其他的生产技能和就业渠道,派生了大量的生态移民贫困户。八是农牧民主要是靠天吃饭,生产资料及生活必需品成本高,再加上地域、空间和生态保护限制使产业项目少而单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任务十分艰巨。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玉树州委根据中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先后召开了州委第63次、65次常委扩大会议专门安排部署了全州的精准扶贫工作。州委结合玉树实际,确定了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到2019年全州确定的贫困人员全部脱贫。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州委州政府也确定了分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从玉树州制定的具体的精准脱贫措施来看,主要是通过以下“八个一批”来实施精准脱贫工作的:
一是突出特色,通过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政府决定全州104个贫困村具有劳动能力的8595户17190人加入合作社发展产业脱贫。要求各县(市)立足本地资源状况和发展基础条件,对接市场需求,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科学合理地确定产业定位,因地制宜选择一批产品有特色、市场前景好、贫困户参与度高、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给予重点培育和扶持。每个贫困村要建设一个扶贫型生态农牧业合作组织和一个互助资金组织,并保证具有劳动力的至少一人加入合作社,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www.xing528.com)
二是加强引导,通过劳务输出脱贫一批。对有劳动能力并且有愿望实现转移就业的23499名贫困人口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其中18799人实现转移就业,促进农村贫困家庭脱贫。对具备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助推有望创业的贫困劳动力8868人实现创业梦想。
三是抓住关键,通过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决定对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和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户进行易地搬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积极稳妥、分类实施”原则,对搬迁的3143户11229人进行特色产业扶持全覆盖,对易地搬迁户3990人进行短期劳动技能培训,切实做到有事做、能脱贫。
四是绿色惠民,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吸纳贫困劳动力参与生态工程建设。主要是积极开发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确保重点功能区具备条件的贫困户每户安排一名生态管护员,确保三江源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贫困户7973户19418人安排公益性管护岗位,以保生态促就业,实现稳定脱贫。
五是治愚扶智,通过加强教育脱贫一批。通过强有力的教育扶贫措施彻底阻断贫困的代际相传,对贫困家庭学生实施15年免费教育,落实好学前至大学的“一条龙”帮扶机制;提升双语教学质量,大力培养双语兼通、“双师型”教师,增强学生的就业升学机会;积极发挥职校扶贫技能培训的资源优势,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对未升入普通高中的8950名建档立卡户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让他们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并提供助学金,使贫困学生实现就业。
六是切实减负,通过医疗救助脱贫一批。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通过政府全额代缴贫困人口基本医疗费的方式,实现全覆盖;健全医疗救助政策,将贫困人口重特大疾病全部纳入救助范围,最大限度减轻其负担;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实现小病不出村。对贫困人口20610人实行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全覆盖,将贫困人口7618人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
七是强化保障,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通过“两线合一”将农村低保和扶贫政策衔接起来,将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兜底保障起来,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健全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对16270户37412人实行低保兜底政策,编织兜住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
八是积极探索,通过资产收益脱贫一批。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通过量化折股的方式配置给贫困户,让贫困户通过入股参加农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或互助资金组织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运用政府购买扶贫社会服务方式,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委托给有社会责任、讲诚信、有实力的实体经济,采取把贫困户纳入旅游业、光伏业等业态的扶贫新模式,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结合城镇化和园区建设,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在市场需求旺盛的县城和中心镇民地建商铺旅社等,以房租等方式增加贫困户的资产性收益。四年内拟实现23583户74564人资产收益脱贫。
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还对玉树州玉树市新寨街道办事处当代社区中灾区移民的扶贫工作、寺院僧人的供养和社会保障等事宜作了简短的访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