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组织参与藏区公共服务的服务能力提升

社会组织参与藏区公共服务的服务能力提升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这些社会组织进行适当的引导,纳入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激活其活力为藏区社会治理服务,提高藏区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将是藏区社会治理中巨大的能量。只要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平提高了,群众感受到社会组织的服务优势,对社会组织的接纳将是水到渠成的事。青海省也推出了一系列进一步培育和规范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

社会组织参与藏区公共服务的服务能力提升

(一)充分激活藏区社会组织活力

青海藏区其实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社会组织资源,远比我们从民政登记部门获取资料显示的多,许多当地传统的社会组织多年来用它们特有的方式为不同人群,尤其是为弱势群体提供着各类的服务。正是这些社会组织对政府的工作起到了“拾遗补阙”的作用,承载着由政府转移、分化出来的相关社会职能。对这些社会组织进行适当的引导,纳入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激活其活力为藏区社会治理服务,提高藏区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将是藏区社会治理中巨大的能量。对已经在民政登记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也要积极扶持,让其在藏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逐步肩负起当地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有些地区甚至可以先由有关部门孵化、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社会组织,带动青海藏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氛围,随着社会组织的不断成长并自主提供各类社会服务,努力让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都满意。

(三)探索创新藏区社会组织监管模式

社会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时会显现出一些弊端,给社会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中国传统中对于结社的控制很严格,尤其是对统治有危害者”。[6]藏区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更为复杂,加上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干涉,使藏区社会组织的监管显得更加必要。而且需要对登记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双重管理”进行改革与完善,探索符合藏区经济文化发展的监管模式。但监管不等于“全管”,政府只需进一步完善从登记到评估,再到项目申报等机制,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把政府想做却做不了或做不好的服务交给合适的社会组织完成。

(三)藏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既要现代化,又要本土化

首先,从管理部门到社会群众需要正确认识社会组织,看到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是当今世界趋势和潮流,为社会组织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从1949年到2012年大致经历了“复苏发展期”、“曲折发展期”、“稳定发展期”。数量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近百个全国性社会团体,6000多个地方性社团,发展到2012年的49.9万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青海省社会组织在其独特的文化资源里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趋势,不仅数量从恢复登记前的452个发展到了2014年年底的3363个(其中社会团体1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126个,基金会27个),而且服务面覆盖到工业、农业畜牧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劳动、民政、体育环保、社会公益以及城乡社区和农村专业经济等诸多领域,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明显,已经成为我省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而2012年年末和2013年年初,伴随着新一届执政集体的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确立为社会组织又迎来了一波难得机遇,这可能是中国社会组织的第四阶段——“增速发展期”。[7]藏区社会组织也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

其次,藏区社会组织的管理、培育要避免简单粗放的一刀切,尤其是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要尊重藏区社会特点、历史文化和群众的生活意愿,多培养既懂得管理知识又了解当地文化的专业人才,提供政府放心、群众欢心的服务。如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主要致力于保护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弘扬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推动高原生态文明的建立,促进本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协会从领导层到一般成员,再到志愿者都以当地藏族为主。相对而言,生活、生长在这里的人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生态对于青藏高原的重要性,也更清楚这里适合怎样的生产、生活方式

(四)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

一方面,我们要客观地看到社会组织的发展成熟需要一个过程,政府需要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引导和监管,青海省民政厅已于2014年出台了《青海省社会组织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青民发[2014]12号),还可以探索社会组织中党建工作的加强。另一方面,社会组织自身一定要快速强化服务和责任意识,健全机构,完善并切实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有“作为”,才有“地位”。只要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平提高了,群众感受到社会组织的服务优势,对社会组织的接纳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中央和各地方的合力创新为社会组织真正实现社会组织社会治理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有20多个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规制文件:《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国家社会组织发展规划》《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关于党政领导在社会组织中任职兼职规范和党建工作制度》等等。青海省也推出了一系列进一步培育和规范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如何把握机遇,在青海藏区社会治理中更好地提供各类服务,是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必须尽快攻克的难题。(www.xing528.com)

(执笔人:徐世栋,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

【注释】

[1]娄岁寒:《高原生态守望者——记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学理论》,2013年第25期。

[2]杨虎得:《青海藏区社会稳定研究》,云南出版集团公司、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页。

[3]余永庆:《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管理对策——以青海为例》,《学理论》2013年第25期。

[4]陈玮、马占彪、马学勤:《青海社会组织管理合力问题探析》,《青海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

[5]娄岁寒:《高原生态守望者——记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6]马庆钰、廖鸿:《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331页。

[7]马庆钰、廖鸿:《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