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海农牧区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查研究成果报告

青海农牧区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查研究成果报告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牧区的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基于农牧区人口文化水平比较低,问卷主要由调查人员询问代填。为弥补问卷调查的欠缺与不足,丰富调查内容,较全面客观地反映贵德县和玉树市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状况,本次调查同时采用深度访谈法,在实地调查中对青海省贵德县和玉树市的农牧民进行了无结构式访谈。

青海农牧区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查研究成果报告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形象,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青海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青海省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特别是农牧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使广大农牧民难以很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广大农牧民对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愿望十分迫切。农牧区的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那么,制约青海省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事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更好地促进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

此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无结构访谈,调研地区选在青海省贵德县和玉树市。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距省会西宁市97公里,距海南藏族自治州首府恰卜恰镇158公里。全境国土面积3504平方公里,辖4镇3乡,119个行政村,10.93万人。贵德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中原王朝、鲜卑、吐蕃等均在贵德留下了历史印记,境内“马家窑”、“卡约”文化遗址、汉唐古堡,明清楼阁,记载着贵德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汉、藏、回、土、撒拉等15个民族和睦相处,繁衍生息,共同进步。[1]境内具有丹山碧水蜿蜒相依,多元人文交融共存,田园风光层林尽染的独特魅力。所以,贵德县素有“高原小江南”、“梨都之乡”和省会西宁市“后花园”之美誉。本次调研点之所以选在贵德县,因为贵德在全省“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新格局中,既是环湖地区的重要一员,又是黄河经济开发带的重要节点,处于环西宁“一小时经济圈”之中。贵德县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地区,有生态农牧业、文化旅游和清洁能源三大产业优势。在全省“一圈三线”旅游发展布局中,既是“环青海夏都旅游圈”的重要成员,又是三江源生态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过境节点。省道S101线横贯全县,交通便利,特别是拉脊山隧道及湟贵一级公路全线贯通后,极大地改善了贵德的交通状况,省城“后花园”的优势更加显现。因此,区位优越,前景广阔,今后依托临近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为明显。但是,贵德县由于种种原因基本公共服务均落后于省会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差、存量低,与广大群众的要求不相适应,对分析农业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状况具有一定代表性。在贵德县主要以河东乡麻巴村和常牧镇的下岗查村和豆后漏村(以下简称贵德县)为调研点,共计3个村。麻巴村全村人口1356人,其中,男658人、女698人。麻巴村距离县城较近,交通便利,公交车直通村里。通水电、有线电视、三网移动电话信号已全部覆盖。村里有卫生所、藏汉双语幼儿园、阅览室、老年棋牌室、篮球场和健身器材等设施,该村已成为贵德县新农村的试点村。[2]常牧镇位于贵德县东北部,距县府驻地20公里,人口16653人,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7%,还有汉、回等民族。辖上岗查、下岗查、都秀、拉德、豆后漏等22个村委会。牧区居民居住较分散,有时方圆几公里才有几家人,没有集聚的村落,因此,调研常牧镇主要以下岗查村和豆后漏村为调研点,这两个村的人口都是藏族。下岗查村是贫困面较大、交通条件较差的纯牧业村,虽然通了电,但由于居住较分散,吃水较为不便,要到集体水源去拉,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落后。

玉树市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处玉树藏族自治州东部,东和东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西南与囊谦县为邻,西和杂多县毗邻,西北与治多县联境,北和东北与曲麻莱、称多县以及四川省相望。玉树市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下属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通天河上游西岸。境内平均海拔4493.4米,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通天河、扎曲、巴曲在玉树市境内流过。气候寒冷,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半农半牧城市。1929年始设玉树县。1952年沿旧制设立玉树县;2013年7月3日,撤销玉树县设立县级玉树市。2013年玉树市辖4街道2个镇5乡,4个街道:结古街道、西杭街道、扎西科街道、新寨街道;22个镇:隆宝镇、下拉秀镇;6个乡:仲达乡、巴塘乡、小苏莽乡、上拉秀乡、安冲乡和哈秀乡。全市总人口为11.09万人,有藏、汉、回等民族。人口中近93%是藏族,是青海省内藏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3]玉树市结古镇历史上是唐蕃古道的重镇,也是青海、四川、西藏交界处的民间贸易集散地,是州府、市府所在地,是玉树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www.xing528.com)

此次调查设计的问卷由基本情况、基础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住房情况六个基本方面组成。基于农牧区人口文化水平比较低,问卷主要由调查人员询问代填。在贵德县本次调研发放问卷300份,其中,农区150份,牧区150份,有效回收问卷280份,有效回收率为93%。在玉树市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为95%。为弥补问卷调查的欠缺与不足,丰富调查内容,较全面客观地反映贵德县和玉树市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状况,本次调查同时采用深度访谈法,在实地调查中对青海省贵德县和玉树市的农牧民进行了无结构式访谈。

在接受调查的470份有效问卷中,男性305人,占64.8%;女性165人,占35.2%。其中,藏族占87.4%,汉族占12.6%。年龄在60岁以上占11.6%,50岁以上占27.3%,40岁以上占34.5%,30岁以上占14.6%,20岁以上占12%。从文化程度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14.5%,小学及以下的占81.2%。由此可见,贵德县和玉树市农牧区调研对象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留在农牧民家中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具有劳动力的男性基本都在外打工。我们调查的多户家庭里,女主人基本没上过学,一般多是由男主人决定家里的大小事情,这种现象在牧区非常突出。从职业方面看,大部分人务农和放牧,占总人数的76%,从事非农业的人口占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