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肥工作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工作。“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的农谚充分说明了土肥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1986—1996年在土壤普查工作全面完成的基础上,开展了科学施肥、优化配方施肥、微机指导施肥、平衡施肥等项目的推广;结合丽江农业生产的实际,在粮、油、经济作物上,开展了云大-120、硅肥、生物钾肥、微量元素肥料等新技术、新肥料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2006—2017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并化验土样13792个,其中,辅助样10926个,核心样2866个,辅助土样化验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5个项目,核心土样化验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缓效钾、有效Mo、有效Mn、有效Zn、有效B、交换性镁13个项目。在此基础上,利用作物相对产量与土壤养分含量成正相关、土壤养分含量与施肥量成负相关的关系建立了水稻、玉米、油菜、马铃薯、小麦、荞麦六大作物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作物相对产量、施肥量的回归方程、数学模型关系图。根据作物相对产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回归方程确立了水稻、玉米、油菜、马铃薯、小麦、荞麦六大作物的指标体系,确立了丰缺指标。根据丰缺指标、土壤养分含量与施肥量的回归方程,确定了水稻、玉米、油菜、马铃薯、小麦、荞麦六大作物的推荐施肥量,从而建立了六大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结合果园土壤分析数据和专家经验,总结形成了华坪晚熟杧果、宁蒗苹果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推荐施肥方案,为指导大面积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为指导绿色发展化肥减量增效、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多个项目获得农业部、农业厅和丽江市人民政府的丰收奖、推广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www.xing528.com)
2009—2016年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编制《丽江市中低产田地改造总体规划(2009—2020年)》文本1本,262个项目库资料1本,规划图纸1套;2009—2016年,累计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209个项目,改造面积115.69万亩,投资159545.83万元,建设田间五小水利工程12621件、排灌沟渠3470千米、管网3936千米、田间机耕路1622千米,完成坡改梯0.38万亩、土地平整10.66万亩,实施生物农艺措施23.28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9万亩,实现亩均增产粮食83千克,亩均增加收入197元。通过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取得的成绩: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三是项目区经济效益明显增加;四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五是社会效益突出。中低产田地改造呈现出的亮点:一是重整合,抓配套,强基础,打造古城区烟叶生产走廊;二是完善设施,夯实基础,助推三川粮食基地建设;三是从“程海老板田、冬闲田”到“永胜高效农业示范园”的变迁;四是稳步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助推金沙江走廊特色优质烟叶产业带建设;五是拉市镇昔日荒沙坝变成今日桃花园;六是太安乡固本强基助发展,务实创新显特色;七是鲁甸乡夯实基础强产业,发展特色促增收;八是果子山加大低产杧果园改造,提升品牌效益。因此,本单位连续多年获得省政府的表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