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共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片面追求实施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开放。一个市场经济处于发展起步时期的国家,竞争能力十分薄弱,过早放开市场,直接面对国际上强大的竞争对手,不但提升不了自己的竞争力,反而会把刚起步的企业扼杀在摇篮之中。
经济运行是一个金钱循环的过程,用最简化的方式来考察,这个循环上只有企业和消费者两方。连接企业与消费者的是两个市场,一个是商品市场,另一个是人力市场。从企业来看,是从花钱雇佣生产到销售商品挣钱;从消费者来看,是从就业挣钱到花钱购买商品。
经济发展进程有两个侧面:一个侧面是企业制造商品的侧面,这个侧面要求成本越低越好;另一个侧面是民众挣钱的侧面,这个侧面要使民众都能挣到钱。前一个侧面有企业家为之操心,后一个侧面却无人看管操持。这两个侧面看似是同一个进程,实则不太相同。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两个侧面的匹配,这两个侧面不匹配就会发生经济膨胀或者萎缩,产生经济危机。现代社会经常发生商品相对过剩,购买力相对不足,就是因为没有让广大民众都挣到足够多的钱。
在对外贸易当中,出口方无须关心进口方如何挣到钱,从而有能力购买自己的产品,只要能做到自己的某些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就可以了。由于外贸出口的这个特性,一国的外贸出口仅仅进行了货币循环过程的一半,而另一半是进口国自己挣钱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由各个进口国家各自来参与完成。
内贸与外贸的不同,对于内贸来说,生产销售和挣钱购物循环中的两个侧面同时发生在国内。内贸比外贸更难以发展,是因为内贸必须兼顾到经济循环中的两个侧面。内贸得到发展是需要生产过程有优势竞争力,还需要让进入市场采购的民众能够挣到钱,能挣到钱的民众规模决定了产品市场的扩张规模。
可以用某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来说明生产、销售与消费的过程:任何产品都是刚推出时高价卖给少数有钱人,然后就是降低成本扩大产量,降价卖给人数多一些的中产阶层,再往后就是再降价卖给更多数、更缺钱的人,此时这个产业的产量进入其高峰时刻,最后,持续的降价使得这种产品没钱可赚了,这种产品就只能走向衰亡,此时又会有替代这种产品的新产品出现了。这就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没有一种产品能够逃脱这个规律。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还是挣钱的侧面,产品在高价期间产量很少,只有少数人能够参与生产挣到钱;价格越降越低,产出规模越扩越大,从事生产者越来越多,就会有越多的人挣到钱,产品降价的过程同时是一个让更多的人挣到钱和有钱花的过程。
由于上述原因,一个国家在经济起步阶段,如果能有几个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发展外贸相对容易。不过,也要考虑到外贸出口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外汇剩余,用这些外汇购买进口商品,会冲击同行业国内市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发展外贸相对容易,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倡导的新结构经济学就认为,一国禀赋结构升级的最佳方法,是在任意特定时刻,根据它当时给定的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它的产业。
发展外贸要求出口国的外贸产业具备国际竞争力。对于一个欠发达国家来说,他们不可能已经具备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或资金密集型产业,在起步阶段他们的外贸可以率先发展的产业,只能是资源型产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油气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等自然或古迹资源。他们的劳动力必须也是廉价可用的劳动力,可用就意味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条件。
欠发达国家在起步阶段,一般缺乏先进的技术、管理和资金,仅仅依赖已有资源仍然很难在世界市场上赢得竞争。若要赢得全球竞争,就需要从国外引入先进的技术、管理和资金。这就涉及本地必须可以保障外来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资金的安全,并让外资能够赚到利润,且这些利润是可以带出国去的。要实现这些保障,就要求本地具备相应的法治环境,进而要求本地具有立法、执法和遵法的社会环境。然而,这一点恰恰是欠发达地区所不具备的,而且很难在短期(一两代人)内得到明显提升。最早到欠发达国家投资的人,相信都有这种感受。(www.xing528.com)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外贸出口毕竟只是少数人从事的产业。对于很小的国家发展几项外贸产业,可以大幅提高本国的经济水平;但是,对于比较大的国家来说,外贸行业以外的大多数民众挣不到钱,就会形成内需不足。发展国内贸易,就必须考虑到广大民众到哪里可以挣到足够多的钱,这样才能够形成足够多的国内市场购买力。
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内贸产业往往是从生产价值很低的产品开始,然后产品价值不断提升。从粮食、果蔬、鱼、肉、蛋、奶、服装、鞋帽,到手表、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再到照相机、摄像机等,一直到摩托车、汽车和房产。这是因为在开始时,民众没有能力购买比较贵重的商品。
中国的发展过程就是这样,改革始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粮食问题,再解决穿衣问题,然后才有其他发展。到2012年中国城市已经到了汽车开始大幅降价的时代,小轿车正在大量地进入千家万户。这时距离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年,已经过去了35个年头。房地产开发虽然不是高科技产业,但属于资金占用量很高的产业,只有在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后,才能大幅度发展。无论是建房的人,还是买房来住的人,都需要经过财富积累的过程。房产不像其他产业,房产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房地产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一,房产建在地上不能移动;其二,房屋是耐用消费品或耐用资产,其时间甚至可达数百年;其三,有房产必有地产,土地的价格随着当地经济的涨落而起伏;其四,住房是全社会每个人的最基本生活条件;其五,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买房都是人一生中价值最大的开支,房地产对于经济拉动作用大于所有家电、手机、汽车等贵重商品。由于房地产的这些特点,所以房地产发展涉及国家关于私有财产、建筑工程、土地所有等各项政策制度,涉及房屋租赁、买卖的各种税收和地方补贴,所以房地产与当地各类产业的兴衰有着紧密的关系。发展房产必须注意购房或租房贷款的银行政策和利率;还需考虑当地的传统观念和文化状态。所以房地产发展比任何其他产业都更加复杂,它的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各国的基础条件不同,各国房地产发展情况的差异很大。
在国际上各城市的各项投资发展是由企业自行决定的,一个地区的一些优势产业逐渐发展起来之后,当地的房地产价格就会随之上升,当地产业的工资与成本也会水涨船高。当房地产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当地的产业就会随之调整,一些低利润的产业逐渐外迁,产业不断升级,产业水平与房地产的价格逐渐平衡。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发展有些例外。
中国的房地产状况有些特殊因素,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是由地方政府主导发展的,各个地方的政府只会在本地投资,不会向其他的地区进行投资,这就使得越发达的地方投资越多,产业越多,工作机会越多,房地产价格越高,越欠发达的地方越没有投资,房地产价格越低,再加上人口多,人们争相逃离不发达地区,涌入发达地区。这两大因素造成了今天大城市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结果。
房地产市场本应与其他市场一样,由市场机制来自行调节。但是,房屋不仅是消费品还是投资品,与一般消费品的商品特性不完全一样,投资品具有买涨不买跌的特性。房地产的这一特性,使得房地产市场容易发生追涨炒作,再加上房地产价值很高,炒作会造成经济的巨大泡沫,这个泡沫一旦破裂,必然导致经济危机。2008年从美国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由炒作房地产的“次贷”所引起的。如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房地产炒作,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经济波动。
美国2008年引发的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延续,大部分国家被深深卷入其中,此次危机的影响非常深远。“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中国应借此机会缓解与调节产能过剩,“一带一路”倡议上的国家可以借此机会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
我们必须有更深刻的思想准备,中国不能再指望美、欧复苏后来买中国的产品,大量的外汇盈余不可持续,我们这样的大国只有走发展自己的经济的道路。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应该立足于国内需求的增长,内需增长的必要条件是,逐渐消除中国广袤大地上的地区间巨大差异,注重逐级开发各地的经济发展能力与水平,否则,就很难有今后的长足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