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家企业若想在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就必须拥有一流的产品和服务。那问题来了,判断产品和服务是否一流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毫无疑问,简简单单的三个字——零缺陷。而要想做到这一点,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必须恪尽职守,全力以赴地去工作,最后用百分之百的负责精神换取一个完美的工作成果。
有一家生产降落伞的工厂,他们制造出来的产品从来都没有瑕疵,也就是说,他们生产的降落伞从来没有在空中打不开的不良记录。
有一位记者觉得这不太可能,于是他找到这家工厂的负责人,希望能够借采访打探出生产零缺点降落伞的秘诀。记者首先恭维老板的英明领导与经营有方,随后简明扼要地说明来意。老板说:“要求降落伞品质零缺点是本公司一贯的政策,想想看,在离地面几千米的高空上,万一降落伞打不开的话,那么使用者在高空跳落过程中岂不是魂飞魄散?人命根本就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话毕,老板又漫不经心地说:“生产这类产品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奥秘!”
老板的话令记者一脸狐疑,他仍不死心地追问:“老板,您客气了,我想其中一定有诀窍,否则,贵工厂的产品怎么可能有这么高的品质?”
此时,老板嘴角露出一抹微笑,他淡淡地说;“哦,要保持降落伞零缺点的品质,其实是很简单的,根本就不是什么艰深难懂的大道理。我们只是要求,在每一批降落伞出厂前,一定要从整批的货品中随机抽取几件,将它们交给负责制造该产品的工人,然后让这些工人拿着自己生产的降落伞到高空进行品质测试的工作……。”
乍一看,这位工厂老板最后的回答相当幽默,但细细思量一番,就会感到脊背发凉。如果我们是这家工厂负责生产降落伞的工人,我们肯定不敢对自己的工作掉以轻心,否则,那最后拿到质量不过关的降落伞,白白丢掉性命的就很有可能是我们自己。
20世纪60年代初,菲利浦·克劳士比提出“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国推行零缺陷运动。后来,零缺陷的思想传至日本,在日本制造业中得到了全面推广,日本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得到迅速提高,并且领先于世界水平。而菲利浦·克劳士比本人也因此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和“伟大的管理思想家”。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零缺陷”的理论核心正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众所周知,在实际的工作中,每个人都难免会犯下错误,但“零缺陷”理论要求我们树立“不犯错误”的决心。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提高自己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责任感,全力以赴地去工作,争取一点儿错误也不犯,将工作做到位。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过:“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这句话还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那就是生产出有缺陷的产品的员工,就不是一个对工作全力以赴的、有担当的好员工。
去过海尔集团参观的人都知道,海尔展览馆存放着一把大铁锤,海尔人认为这把大铁锤是海尔发展的功臣。原来,这把大铁锤的背后藏着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www.xing528.com)
1985年,张瑞敏刚到海尔(时称青岛电冰箱总厂)。那时,冰箱的需求量很大,海尔生产出来的冰箱都能轻松地卖掉。
1985年4月,张瑞敏收到了一封用户的投诉书,说海尔冰箱质量有问题。这封投诉书让张瑞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随即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共有76台冰箱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
当时研究处理办法时,职工们意见: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有贡献的员工。
可张瑞敏却说:“我要是允许你们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
后来,海尔搞了两个大展室,展览了劣质零部件和76台劣质冰箱,让全厂职工都来参观。参观完以后,张瑞敏把生产这些冰箱的责任者留下,然后拿着一把大锤,对着冰箱就砸了过去,把冰箱砸得稀烂。紧接着,他又把大锤交给责任者,让他们把这76台冰箱全销毁了。
当时在场的人都流泪了。要知道,一台冰箱当时要卖八百多元钱,而每人每个月的工资才四十多元钱,一台冰箱就相当于一个人两年的工资。
那时海尔还在负债,并且这些冰箱也没有多少毛病,有的冰箱只是外观上有一道划痕。张瑞敏的这一举动无疑令很多人难以理解。但是,正是这一锤“砸碎”了过去陈旧的质量意识,“砸醒”了全体员工,这一锤让员工明白了:如果不按照“零缺陷”的标准去工作,海尔随时有可能倒下,所有人将失去工作!
这件事过后,“精细化,零缺陷”很快就成了海尔全体员工的工作信念。员工们一改往日马马虎虎、将就凑合的态度,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对于每一个生产细节都精心操作,绝不敢有丝毫的放松懈怠。
如今的海尔已从当初那家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集体小厂发展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的大公司,如此显著的变化,显然要归功于海尔员工“零缺陷”的工作标准。
不可否认,工作“零缺陷”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只要我们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不放过任何错误,自始至终都以“零缺陷”的标准来工作,那总有一天我们会美梦成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