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中国艺术消费规模:价格亲民原作、周边衍生品与跨界时尚产品受欢迎

提升中国艺术消费规模:价格亲民原作、周边衍生品与跨界时尚产品受欢迎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民国以前,中国的艺术是属于士大夫阶层的,是文人抒情寄性之物。根据中国艺术消费品指数报告显示,最受中国艺术消费人群所喜爱的艺术消费品是价格亲民的艺术家原作、特色艺术展览的周边衍生产品、艺术家及设计师与品牌跨界合作的时尚产品、旅游景点纪念品[1 42]。购买艺术品,参加艺术展览,观看艺术演出等艺术消费行为逐渐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扩大艺术消费的大众群体,也不能忽视精英群体这一消费主力。

提升中国艺术消费规模:价格亲民原作、周边衍生品与跨界时尚产品受欢迎

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艺术消费规模,达到艺术消费增长的目的,必须扩大艺术消费的主体。在民国以前,中国的艺术是属于士大夫阶层的,是文人抒情寄性之物。20世纪40~70年代,艺术在战争和国家初期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宣传作用。改革开放之后,大众和艺术的关系开始走向真正自觉自主的亲密关系,大众的艺术消费得以成为可能。

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必须“击碎了艺术的神圣光环”[47],舍弃艺术的严肃性。1 917年杜尚将一个商店里购买的男性小便池命名为«泉»并将之作为艺术品进行展览的举动打破了生活和艺术的隔膜。后现代艺术家将艺术从象牙塔中解放了出来,使物质性和生存性世界面向艺术。他们强调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艺术化。当生活中一草一木都被艺术化,人们对艺术概念发生的转变,使生活化的艺术可以成为大众消费的对象。根据«中国艺术消费品指数»报告显示,最受中国艺术消费人群所喜爱的艺术消费品是价格亲民的艺术家原作、特色艺术展览的周边衍生产品、艺术家及设计师与品牌跨界合作的时尚产品、旅游景点纪念品[1 42]。由此可以看出,受国人青睐的正是这些比较生活化的艺术产品。而购物中心引入的艺术场景也一样具有生活性。比如,芮欧百货的“‘趣’看立体书”展览的展品中有许多关于花的立体书,适宜家庭装饰,虽然在艺术性上有所降低,但内容更贴近商场附近白领消费人群的需求。南条史生曾说:“艺术必须真正存在于人生,也就是人类的日常生活当中,才具有实质意义。”[1 43]当生活与艺术相连,也就架起了艺术消费与大众的桥梁。购买艺术品,参加艺术展览,观看艺术演出等艺术消费行为逐渐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当然大众艺术的兴起并不代表与之对立的精英艺术的消失。艺术虽然走向平民化,富裕的精英人群仍然是艺术消费的主力人群。精英艺术和大众艺术实际上是一对既对立又互补的关系。如果没有大众艺术的普及,精英艺术也无法发展。因为大众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精英艺术是从大众艺术中生发出来的。所以我们发现,购物中心在植入艺术场景时既有适合精英人群的美术馆和艺术馆,也有适合大众的各式艺术体验活动。(www.xing528.com)

对于精英群体来说,能引起他们兴趣的物品必须同时具备美感和高价两种元素,而艺术品恰好满足了这两点要求,自然成为了精英阶层追求之物。久而久之,艺术就成了代表精英和财富的一种符号。而对于购物中心而言,通过艺术场景的介入,购物中心使其最终的目标人群更多偏向精英阶层、上流人士、富裕者;巴黎老佛爷百货在其香榭丽舍旗舰店顶层设立了独立的艺术空间,通过定期展览赢得高端消费者品牌的认可。在莫奈大展过后,K1 1逐渐成为文艺青年的聚集地,时尚的代名词。由此,购物中心利用艺术场景的植入完成了人群细分。

所以说,对于艺术消费的提升,不能捡了西瓜丢了芝麻。不仅要扩大艺术消费的大众群体,也不能忽视精英群体这一消费主力。兼顾大众艺术和精英艺术的共赢才是艺术消费整体提升的最好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