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1 38]。按照马斯洛的理论,文化消费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我国人民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渐渐转向文化消费。党的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要不断扩大文化消费,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我国文化消费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7)»报告显示,我国文化消费综合指数持续增长,由2013年的73.7%增至2017年的81.6%,年平均增长率为2.6%[1 39]。五个一级指标(消费环境、消费意愿、消费能力、消费水平和消费满意度)中,文化消费环境和文化消费满意度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但是消费意愿、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内。人均文化消费指数也得到显著提升。有数据显示,2013—201 6年,全国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 1.53%[1 40]。可见,我国文化消费无论从总体还是人均上都保持了高增长态势。
但这种增长是总量上的增长,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仍偏小。王亚南教授回溯了1 996年至201 6年长达20年的数据发现,全国城乡居民非物生活消费人均值年均增长13.87%,占总消费比重显著提升14.90个百分点。其中,文教娱乐消费人均值年均增长1 1.96%,占总消费比重只略微上升2.20个百分点。且201 6年占总消费比重相比2000年下降0.83个百分点,相比2005年下降1.92个百分点[1 41]。可见,我国文化消费非但没有媒体和许多专家吹嘘的那样“高涨”,反而呈现“逆升级”的情况。
学界常引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认为人均GDP达到1 000美元时,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消费将有显著提升,而当人均GDP突破3 000美元以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消费将有较大增长,当人均GDP达到5 000美元以上,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消费则会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一理论未在我国站住脚跟。2015年我国人均GDP已实现7 500美元,居民收入也达到了3 300美元,但却没有出现任何文化消费爆发式增长的情况。另外,在2013年版的«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报告中曾提到,我国文化消费的潜在规模约为4.7万亿元,而2017年实际文化消费规模约为2.88万亿元[2],距离五年前的测算仍有2万亿元缺口。若要弥补如此大的缺口就必须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市场。(www.xing528.com)
艺术消费属于文化消费的一个部分,在所有的文化消费类型里面,艺术消费还处于弱势地位。近几年同样作为文化消费的电影实现了院线票房的井喷式增长,与此同时是电影作品的数量以及电影放映的场馆爆发式增长。我国的荧屏数也超越北美地区,成为世界上银幕拥有数最多的国家。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更愿意花钱去看电影,而不愿意花钱看艺术展览和演出。所以提高艺术消费还应继续加深艺术的大众化程度。我国艺术消费的提升任重道远,购物中心对艺术场景的植入正是顺应了艺术消费发展的大势所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