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娱乐和乐趣,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现代购物中心

物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娱乐和乐趣,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现代购物中心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购物中心场景化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虽然经历了长久的历史铺垫,但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提出并没有太长时间,所以对其认识长期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在笔者看来当代购物中心场景化是从反购物中心思潮开始发酵,并以生活方式中心为基础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反购物中心思潮的兴起

物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娱乐和乐趣,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现代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场景化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虽然经历了长久的历史铺垫,但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提出并没有太长时间,所以对其认识长期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在笔者看来当代购物中心场景化是从反购物中心思潮开始发酵,并以生活方式中心为基础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

2.2.3.1 反购物中心思潮的兴起

我们可以将反购物中心思潮视为当代购物中心场景化的序幕。21世纪初期,一位美国的地产操盘手夏辛•萨德奇在经历了美国购物中心倒闭潮后,他对如何吸引年轻者来购物中心消费有了全新的思考。他认为“Culture is new currency”(文化即通货),那么从文化的角度和人的角度出发满足新时代年轻人个性化、体验化的消费渴求的文化式商业改造就成了一条出路。

从1 994到2012年间,他以“AntiMall”(反购物中心)为口号开发了The Lab、The Camp和PackingHouse三个商业项目,从建筑形态、空间形态及商户形态上践行了反购物中心的理念。

The lab的建筑设计具有浓烈的后工业风格,用铁皮做成的雕塑,用锈铁做成的喷泉以及用钢架做成的顶棚形成的废弃感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The lab开业后人们蜂拥而至,为的不是购物,而是来此参加艺术展览、音乐表演、慈善活动,甚至是婚礼。慢慢地,这里成了属于年轻人的秘密花园。在The Lab一街之隔的地方,夏辛开发了其第二个反购物中心项目The Camp,并将此塑造为以户外运动为主题但不拘泥于这唯一主题的购物街区,取得了成功。Packing House则是由原先的农产品生产工厂改造而来,夏辛不但保留了该建筑的历史文化符号,还在购物中心内引入了传统市集形态,营造了浓厚的本土生活气息。

在反购物中心理念下他开发的三个与传统购物中心截然不同的商业项目都取得了巨大成功。由此,反购物中心思潮开始在全球兴起。也正是在这一思潮的带领下,购物中心开始思索转型之路,并最终发展至场景化时代。

2.2.3.2 生活方式中心的衍生系列

在当前行业中,场景化后的购物中心存在较多种称法,如生活方式中心、时尚生活中心、体验式购物中心、体验游憩式消费购物公园、旅游度假型购物中心、主题式购物中心、主题体验式购物中心等。这些概念互相交混,虽然叫法不一,但实质上说的是一回事。 (www.xing528.com)

当代购物中心场景化的一个重要形态就是生活方式中心(Life Center)。生活方式中心的概念是1 986年第一次提出。世界上第一家生活方式中心的创始人认为,所谓生活方式中心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设计出满足高消费阶层的开放式高级建筑,并营造一个优雅的环境和舒适的氛围,二是拥有临界质量的专业零售商和餐馆[5 8]。而国际购物中心理事会定义生活方式中心(Lifestyle Shopping Park)是“一类常位于收入较高居民区附近的、旨在满足该区域内消费者购物需要及其对生活方式追求,具有露天开放及良好公园环境特征的体验式购物中心”。美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办了第一家生活方式中心马鞍溪购物中心(Shops of Saddle Creek),随后这一零售模式迅速被复制,比如达拉斯市的“维多利亚花园”、博卡拉顿的“麦兹那公园”、圣何塞的“桑塔纳街”等都是典型的生活方式中心。截至2013年美国拥有400个生活方式中心[90]

2013年时卡迈勒(Kamel Hedhli)指出当今的美国购物中心售卖的已不是商品,而是“幸福”本身,一种由“安全、便利、多功能、休闲娱乐、社交氛围和自我认同”等要素构成的生活品质体系[9 1]。生活方式中心的另一个称法“时尚生活中心”更体现了卡迈勒所说的生活品质,因为时尚一词就是代表了一种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所以,生活方式中心内与休闲娱乐相关的内容占有较大比重。而我国在2005年时正式将生活方式中心引进国内,当年的北京蓝色港湾、悠唐、妙典时尚广场的兴建拉开了我国生活方式中心兴建的序幕。但号称我国的第一家生活方式中心的北京蓝色港湾国际商区,其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购物区域中60%为纯零售区,这与国外生活方式中心以休闲娱乐为主还存在一定差距。

我们可以将生活方式中心视为购物中心场景化重要的主力军。综合国内外情况,生活方式中心普遍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集聚化,生活方式中心跳出了原先“商业街区”的概念,将各种功能的商业企业集中起来,更强调一种集聚效应,比如北京蓝色港湾集合了300多家品牌零售店、20多家临水酒吧、30多家美食店以及各类俱乐部、影城和精品超市等。生活方式中心还将许多非零售空间,如剧场图书馆学校教堂合并在一起,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人性化服务。如西棕榈滩的“城市场所”结合了多家公寓、餐馆、电影院和一个当地的老教堂。华盛顿市郊的“罗克维尔城市广场”除了零售空间外,还包括了公寓、图书馆、社区中心等。

二是室外化,生活方式中心拥有街道和人行道,但没有屋顶,没有供暖设施,因此生活方式中心比传统购物中心的租金便宜。从国际购物中心理事会的定义来看,生活方式中心含有公园的意义。所以国内更多地将生活方式中心称为购物公园,因为从字面上更突出其公园式的特征。购物公园比传统的购物中心或者商业街来说更强调公园休闲节奏。购物公园更希望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公园二字即表明了购物公园对自然景色的融入,但这里的公园概念更偏向于欧美式的大花园而非中国古代园林。比如英国的蓝水购物中心四周围绕着7个大小不同的湖泊,让人误以为其是一个真正的公园。购物公园在设计上更具有开放性,室外公共空间占比较大,消费者可以在此展开各种户外活动或者观赏休憩。比如张家港购物公园景观系统中设置了十几个不同主题的景园,通过小广场、绿地草坪、花园树木等重新唤醒人们的城市户外经验。甚至有的生活方式中心因为其景观的塑造将自己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比如澳门的威尼斯人度假村。

三是强调消费者体验。所以国内也有学者[5 8]将生活方式中心译为体验式购物中心。体验式购物中心一般是体量较大的独栋建筑或商业综合体,较多位于城市次中心区、大型居住社区或都市游憩区。体验式购物中心更强调休闲娱乐,重视消费者的感官体验及心理认同,希望在购物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乐趣。这种体验或自然、或艺术、或休闲,各类元素皆可成为一个体验的主题,体验式购物中心会提供给消费者一种别样的生活体验。比如北京蓝色港湾就从景观植物、建筑设计、内街式的空间设计等方面着手,为中国消费者营造了一个欧式风情的异域环境。当然体验式购物中心也会根据消费者现有的生活而进行零售,包括组织适宜的商品,构建适宜的环境等等。比如深圳的COCO PARK打造的“新锐文创生活中心”与深圳在文创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城市生活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以生活方式中心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购物中心都可以被视为购物中心场景化的当代形态,区别在于不同的叫法代表了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规模、不同的业态布局,只是场景化的程度和类型不同而已。传统购物中心虽然还没有完全被生活方式中心所替代,但也已开始借鉴生活方式的一些优点,并将其融入场景化的变革内容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