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利用外资要创新方式、优化利用结构,充分发挥外资在推动我国产业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实际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我国利用外资的领域已经由制造业领域投资为主,转向服务业领域投资为主。加上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等的影响,外商来华投资的增长速度开始下降。这一期间,我国引进外资的增速波动幅度较大,整体上低于全球水平(16%)和发展中国家水平(11%)。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受到我国国内劳工成本不断上升、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高企、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等因素的影响,外商投资回报率下降,一些外国企业转向投资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东南亚和南亚等国。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召开,在利用外资层面,明确提出要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对我国引进外资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引进外资更加规范。在十八大精神的引领下,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进一步放宽外资的投资准入标准,主要表现在服务业领域的开放。2013年,根据商务部数据,我国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首次超过50%[5]。
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建立以来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形成“1+3+7”的自贸区格局,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在管理体制上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等,目前最早形成的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建自贸区在吸引外资层面的集聚效应非常明显[6]。2017年,我国在外资管理体制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改变了之前的逐案审批制,对凡是不涉及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外资企业,其设立和变更采用备案管理,这是对外商投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的最大变革。随着中共十九大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也标志着我国引进外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保护外商的投资合法权益。我国正在逐步改变以前依靠政策优惠来吸引外资的策略,更加注重我国自身营商环境的提升,尤其是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制度环境优化来吸引外商对华投资发展。(www.xing528.com)
除此之外,2012年以后,欧盟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制造业回归”或者“实业再造”等战略,并相应地实施了一系列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来引导制造业回归本国。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在2012年出现首次下降,其中201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117.2亿美元,同比下降3.7%,但是我国引进外资的质量不断提升,引进外资的结构在不断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