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5月24日,摩尔斯在美国国会大厦的联邦最高法院的会议厅里,向在40mile(约64km)外的巴尔的摩的盖尔发出了人类第一份电报,内容是“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从此,人类进入了信息通信时代。而100多年后,人类第一台通用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学院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信息处理时代。而伴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基于不同介质的存储技术也走过了从早期的穿孔纸带机,到磁带、磁性软盘、硬盘、光盘,到现在的电子固态硬盘的历程。
大部分人容易把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革归结于某项技术的发明,而忽视了起关键作用的其实往往是架构的创新。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今天的泛在IT基础设施—互联网、云计算是建立在通信、计算和存储这三大支撑技术的一套融合架构上的,单凭某项技术,并不足以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回顾IT发展的历史,每次推动人类发展的重大变革,无不例外是由于新架构的出现产生了新的能力,带来了新的应用,应用推动了变革。架构和技术的关系,有些像交响乐的指挥编排和各乐器演奏家的关系。就像一个杰出的指挥家指挥各种不同乐器演奏家协奏出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一个好的架构,把提供不同技术功能的组件通过在空间、时间的排列组合,通过信息的沟通、协调,形成一个具备一定功能的完备计算系统。区块链也是这样,如果把区块链涉及的技术拆开来看,其实无论是虚拟货币、密码学、共识算法,还是P2P通信等技术,大部分都有迹可循,先于比特币出现。区块链之所以变得这么重要,其实是把这些技术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去中心化的、自动化执行交易、自治管理的架构。因此,与其说区块链是技术的革新,不如说是架构的革新。(www.xing528.com)
架构这个词来源于建筑架构,即在建筑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力,以起到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在IT里,架构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静态层面的,主要是勾画系统边界、结构、组成的组件以及组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另一个是动态层面的,主要是规范组件的行为以及组件之间的交互协议。根据一个IT系统的架构,可以界定该系统的功能特性和一些非功能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