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先行、同步、滞后指标的划分方法主要包括:时差相关分析法、三角函数法、K-L信息量法、循环方式匹配法、交叉谱分析法、马场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峰谷对应法等。各种方法在判断指标类型时是有一定差异的,为使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的确立更加科学和准确,本章首先应用时差相关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警兆指标进行初步分类,再在定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峰谷对应法最终确立柑橘产销预警的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
(1)时差相关分析。是通过计算指标间的时差相关系数的大小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并对指标划分时滞的一种常用方法。时差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1之间,利用它的大小可以定量测定两个时间序列之间线性相关关系的程度。然后通过各期时差相关系数的大小比较来判断一个指标与基准指标之间是先行、同步还是滞后关系。时差相关分析法首先要选择一个灵敏度高的经济指标作为基准指标,然后其他指标相较基准指标提前或滞后若干期,计算每一时期对应指标序列和基准指标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凡是相关系数最大值对应的期数为基准时期之前,该指标为先行指标,反之则为滞后指标,如果相关系数最大值出现在基准期则为同步指标。时滞长度就是时差相关系数最大值对应时期与基准期之差。设y=(y 1,y 2,…,y n)为基准指标,x=(x 1,x 2,…,x n)为比较指标,r为时差相关系数,则:
式中,l被称为时差数用来表示指标的先行、滞后期。l<0时表示先行,l>0时表示滞后,l=0时表示同步。L是先行或滞后的最大期数,即l的最大取值,nl是不包含缺失值的样本数。
在对指标进行时滞计算和分类时,将所有指标与基准指标计算的不同时期时差相关系数的最大值作为标准,根据最大值对应的时期与基准期相比是提前还是滞后来划分指标类型,相应的时差数l表示其先行或滞后期的长度。(www.xing528.com)
(2)聚类分析法。是一种不需要事前确定明确分类标准,而直接对样品或指标按照数据自身属性的相似程度进行合理分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具体而言,就是研究样本存在着多个观测指标,根据样品或指标之间的相似程度来构建可以定量度量的统计量(一般以距离度量),并以该统计量为依据进行分类聚合。在众多聚类方法中,系统聚类法应用最为广泛,该方法不仅操作简便、结构丰富,而且还能得到一张完整的分类系统图。
(3)峰谷对应法。是直观观察比较波动转折点来确定指标类别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两种具体操作方法:①比较转折点,该方法首先将被选指标波动的转折点计算出来,再将转折点对应的时间和基准指标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被选指标的类型和先行或滞后的时间长度;②画图比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首先将拟分类指标做时序图,并标明其波动的基准时间线,用字母“P”代表基准时点的波峰,字母“T”代表基准时间的波谷,“P”与“T”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周期波动的长度,从图上可以看出和基准时间对应的峰和谷相比,拟分类指标的峰、谷先行或滞后的时间长度。另一种方式是选择一个能灵敏反映经济波动并同步波动的指标作为基准指标,如警情指标。把基准指标与被选指标同时画时序图,对比两种指标的峰和谷,即能对指标进行分类并确定其先行或滞后的时间长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