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宏观经济的监测预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阶段。
(1)萌芽阶段。198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投资和消费过热的问题,为了有效监测宏观经济运行,预警研究正式提上了日程。这一阶段主要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景气预测预警法对中国的宏观经济的波动周期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例如,1989年,中国先后出现了官方研究机构构建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宏观经济监测预警指数与预警信号灯系统。1990—1993年相继出版了《经济周期和预警系统》(毕大川,刘树成,1990)和《未雨绸缪—宏观经济问题预警研究》(顾海兵,俞丽亚,1993)两部有关经济预警的著作,为中国宏观决策、宏观调控、宏观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前一部是对中国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和相关预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后一部是对中国宏观经济预警进行了分类研究,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提供了科学的监测预警方法。
(2)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预警重点由周期测定转移到短期预警上,预警方法更加多元化。1993年8月起,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经济日报上合办了“景气观察”栏目,社会各界开始广泛关注宏观经济监测和预警模型的分析结果及应用效果。吴明录等(1994)针对中国国情,设计了一套宏观经济短期波动的监测预警系统。王慧敏等(1998)针对宏观经济波动的研究,提出将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应用于经济预警。(www.xing528.com)
(3)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成熟及完善。例如,贺京同等(2000)首次将神经网络理论和模糊系统理论结合,建立了宏观经济非线性预警模型。2002年,北京统计局派团赴美国专门对南开大学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2000)序列预测预警技术,经济先行指数编制方法,宏观经济周期理论进行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学习。王金明等(2004)分析了中国近30年来发生的几次宏观经济波动的特点及主要经济变量的动态变化。余根钱(2007)编著的《中国经济数据库及监测系统》一书对现阶段中国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展示,建立了完整地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林志华等(2015)在自回归模型中引入了贝叶斯分析和随机搜索变量法,提高了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的预测预警效果。孟庆斌(2016)运用门限自回归模型可以较好地构建赤字风险预警系统,从而能够前瞻性地对赤字风险做出预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