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宏观经济预警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国外宏观经济预警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后,哈佛指数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没有实现有效预警,逐渐淡出了宏观经济预警的历史舞台,类似的景气指标研究也开始走向衰落。以上两种景气指数的出现,为宏观经济预警系统提供了重要的预警工具。以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为中心构建本国的宏观经济预警系统。这些都标志着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走向了完善和成熟。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合作的逐步增多及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宏观经济监测预警体现出国际化的变化趋势。

国外宏观经济预警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19世纪末期,以法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统计学家开始利用数学、经济统计、生物学等方法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进行测定和评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法国经济学家福里利在其1888年撰写的论文中,首次使用气象学方法对法国10年来的经济波动进行了测定,这就是最早的宏观经济预警。此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的研究,预警方法也开始推陈出新。例如,1903年,英国出现了反映本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国家波动图”;1909年和1911年,美国出现了“巴布森经济活动指数”和反映证券市场、商品市场及货币市场综合波动的经济景气指标。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在1917年,哈佛大学的柏森斯教授主持编制的“哈佛指数”成功拟合了20世纪以来美国出现的4次经济危机,具有较好的预警效果。哈佛指数的成功应用使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纷纷学习其构建方法对本国的宏观经济开展景气监测研究。随后,哈佛指数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没有实现有效预警,逐渐淡出了宏观经济预警的历史舞台,类似的景气指标研究也开始走向衰落(顾海兵,1993)。1937年,美国经济学家米契尔和经济统计学家伯恩斯针对美国经济危机后走向衰退的现状设计了“循环复苏的统计指标”对经济景气转折点进行了成功预测,并在其随后出版的专著中提出了经济波动的扩散性,为后续景气指数的开发奠定了基础。1950年,美国经济统计学家穆尔发明了扩散指数监测预警法,时隔10年,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希斯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使用合成指数来对宏观经济进行预警。以上两种景气指数的出现,为宏观经济预警系统提供了重要的预警工具。此后,许多新的预测预警方法开始纷纷出现,如1966年美国商务部开发的X-11季节调整法和“评分系统”;1970年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在本国的宏观监测预警系统中引入预期调查法等。以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为中心构建本国的宏观经济预警系统。随着1973年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对各国产生的巨大冲击,大家纷纷对本国的宏观经济预警系统中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方法和指标进行淘汰,增加了更多更新的综合测度指标,对经济景气进行了更为准确地预测预警。这些都标志着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走向了完善和成熟。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经济统计学家将数理统计理论、时间序列理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逐步引入了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为预警方法的丰富和预警指标的深入研究做出贡献。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合作的逐步增多及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宏观经济监测预警体现出国际化的变化趋势。例如,1978—1979年,经合组织和欧共体先后建立了成员国的经济监测预警系统;1979年,美国建立了“国际经济指标系统”用于监测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景气变动;1984年,日本与其他东南亚6国合作建立了7国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吕新业,2006)。(www.xing528.com)

进一步将宏观经济预警理论和方法与宏观经济学发展中产生的新理论以及新的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结合使用,诞生了许多新的预警方法和预警成果,极大地促进了经济预警的发展(刘广利,2003)。此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推陈出新、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种通信设备的出现使得信息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将信息系统引入宏观经济预警,能够方便实现大量预警信息的快速输入和存储、能利用大型预警模型在结合专家系统分析的情况下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准确的定量测定,从而有效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对可能出现的经济运行风险进行预警(赵瑞莹,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