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时间演化
1.1 基于信息熵的内部行业均衡度分析
基于公式1计算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信息熵,如表1所示。
表1 2000~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信息熵值
Tab.1 Information Entropy(H) of High-tech Industry Exports from 2000 to 2013
图1 高新技术产业出口2000~2013年信息熵变化情况
Fig.1 Dynamic of Information Entropy(H) of High-tech Industry Exports from 2000 to 2013
2000~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信息熵值在0.91~0.99之间变化,与最为均衡状态下的熵值(1.61)更为接近,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在行业分布上相对较为均衡多样。行业内部分布也处在动态变化过程中(图1),总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均衡阶段(2000~2001年)、不均衡阶段(2002~2004年)、持续均衡化阶段(2004~2009年)、浮动平稳阶段(2010~2013年)。第一阶段,2001年相对于2000年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所包含五大行业出口交货值平均增长40%。占总出口交货值份额最小的航空航天器制造增长近1.05倍,出口交货值由2000年31.23亿元增至2001年64.07亿元。占总出口交货值份额最大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增长约17%小于平均值40%,出口交货值由2000年2157.78亿元增至2525.62亿元,说明其他行业出口交货值占当年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比重呈上升趋势,说明2000~2001年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各行业高速发展,整个产业发展均衡。第二阶段,2002~2004年信息熵值总体呈下降态势,表明行业内部分布从均衡逐渐向不均衡发展的一个趋势。其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增长近1.95倍由2320.31亿元增至6845.7亿元,而航空航天器制造负增长7%,2002 出口交货值为45.64亿元减少至2004年42.4亿元。说明2002~2004年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行业分布不均衡加剧。第三阶段,2004~2009年信息熵值略有浮动但是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行业分布持续均衡化。其表现为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第四阶段,2010~2013年信息熵值略有浮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行业分布呈略不均衡发展态势,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发展速度快于其他行业。
在信息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2000~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具体集中在哪些行业。依公式(2)计算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集中度,如表2。
表2 2000~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集中度
Tab.2 Concentration Ration of High-tech Industry Export from 2000 to 2013
1.2 基于行业集中度的内部行业发展差异分析
CR1 在0.48~0.64间变化,说明排名第一的行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占总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的48%以上,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主要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CR2在0.90~0.95间变化,说明排名前两位的行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出口交货值占总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的90%~95%,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主要集中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好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CR3在0.95~0.97间变化,说明排名前三的行业(除2000年排名第三的行业为医药制造外2001~2013年为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出口集中了总的高新技术出口交货值的95%~97%。总体上,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内部行业集中度较高,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出口对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影响较大,且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与其他三个行业占总的出口交货值比重差距明显。
图2 2000~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行业集中度情况
Fig.2 Dynamic of Concentration Ration of High-tech Industry Export from 2000 to 2013
进一步研究行业集中度的变化(图2),2000~2003年CR1 呈下降趋势,同期CR2、CR3 均呈上升趋势,说明2000~2003年CR1(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总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比重下降,其他行业进一步发展占总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比重上升。2004~2013年CR1呈上升趋势,同期CR2、CR3基本维持同一水平,说明CR1(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总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比重上升,而其他两个行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占总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比重下降。
2.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空间演化分析
2.1 基于Theil熵的空间均衡度分析
由公式(3)可计算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Theil熵,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高新技术产业出口2000~2013年Theil熵
Tab.3 Theil Entropy(T) of High-tech Industry Export from 2000 to 2013
图3 高新技术产业出口2000~2013年Theil熵变化情况
Fig.3 Dynamic of Theil Entropy of High-tech Industry Export from 2000 to 2013
2000~2013年Theil熵值变化区间为1.29~1.64,Theil熵值相对较大,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进一步研究Theil熵变化趋势(图3),2000~2004年Theil熵由1.43上升至1.64,说明2000~2004年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空间分布差异越来越大,广东、江苏、上海、天津等沿海省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发展迅速,是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主要省份。2004~2007年Theil熵由1.64下降至1.53呈下降趋势,说明该产业空间分布差异有所缩小但由于Theil值较大,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格局未发生改变。以湖北、广东为例,2004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为32.7亿元,2007年增至139.9亿元。2004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为5969.2亿元,2007年增至10707.9亿元。湖北省与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仍有较大差异,说明除广东、江苏、上海、天津等沿海省份外的其他省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有所发展,空间分布差异有所缩小,但总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空间布局未改变。2008~2013年Theil熵呈下降趋势,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空间分布差异进一步缩小,2008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市场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减少,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导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由沿海向内地、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以取得成本优势,推动了我国内陆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内陆省份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上升。2008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为25.4亿元,2013年增至1894亿元,增长近75倍。
在Theil熵的基础上,从空间集中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依公式(4)计算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空间集中度,如表4。
表4 高新技术产业出口2000~2013年空间集中度
Tab.4 Spatial Concentration Ration of High-tech Industry Export from 2000 to 2013
2.2 基于空间集中度的空间差异分析
SCR1值在0.32~0.45之间变化,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排名第一的省份约占全国高新技术交货值的32%~45%,该省为广东省;SCR3值在0.66~0.77之间变化,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排名前三的省份约占全国高新技术交货值的66%~77%,为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分列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SCR5值在0.75~0.88之间变化,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排名前五的省份约占全国高新技术交货值的75%~88%,第四位和第五位变化较大但总体为天津、福建。空间集中度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空间聚集特征非常明显,空间分布格局已经形成,广东、江苏、上海、天津、福建等沿海地区是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主要分布区域。(www.xing528.com)
进一步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空间聚集度的动态发展趋势(图4),将2000~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空间分布情况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2004年,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快速发展,空间分布集中于排名前9的省份,2004年排名前9位省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占总的出口交货值的98%,这种现象一方面由于沿海省份是我国最早开放城市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另一方面沿海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第二阶段是2004~2013年,排名前7位的省份比重由最高时的94%下降至83%,排名前9的省份由98%下降至89%,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空间集中度逐步降低,其他省份所占比重有所上升。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从沿海城市向中西部城市逐步转移,但总体布局未发生改变SCR9仍占较大比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空间布局仍集中于少数几个省市。
基于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空间聚集度变化态势,分析2000~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省级排名变化(图5),并将其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类,排名基本不变,为广东、江苏、上海;第二类,排名总体呈下降趋势,为天津、北京、辽宁;第三类,排名上下浮动变化较大,为福建、山东、浙江;第四类,排名不断上升,为四川。
图4 高新技术产业出口2000~2013年空间集中度变化情况
Fig.4 Dynamic of Spatial Concentration Ration of High-tech Industry Export from 2000 to 2013
图5 高新技术产业出口2000~2013年排名前十的省份变化情况
Fig.5 Dynamic of Rank of Province of High-tech Industry Export from 2000 to 2013
2.3 基于空间集中度的空间差异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在空间上是否形成聚集区,依公式(5)(6)计算局部Moran指数,并绘制散点图(图6)。2000年和2013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Moran指数分别为0.0611637和0.0617286,表明全局空间相关性不强。从图6可以看出,2000年位于第一象限“高—高”聚集的有5个省份(城市),分别为江苏、上海、福建、浙江、北京;第四象限“高—低”分布的有三个省份,分别为广东、天津、辽宁,且Moran值远远大于其他省份,说明这些省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远大于邻近省份。第二象限“低—高”分布的有6个省份,分别为安徽、江西、广西、湖南、山东、海南,说明这些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发展不如邻近省份。第三象限有19个省份,多为内陆中西部地区,表明这些地区与邻近省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发展水平不高。2013年Moran指数在第一象限的有4个省市,分别为江苏、山东、福建、上海,与2000年相比,北京由第一象限转入第三象限,说明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衰落,浙江由第一象限转入第二象限说明邻近省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发展超越本省。山东由第二象限转入第一象限,说明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发展较快。第二象限有6个省份,分别为广西、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海南,与2000年相比,山东省由第二象限转入第一象限,浙江由第一象限转入第二象限。第三象限有17个省份,发生变化的有北京、天津、河南、四川、重庆、辽宁;第四象限有4个省市,分别为广东、四川、河南、重庆,与2000年相比,天津、辽宁转入第三象限,说明天津、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衰落,河南、重庆由第三象限转入第四象限,说明河南、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发展水平提升与邻近省份差距拉大。
图6 分别为高新技术产业出口2000年(左)和2013年(右)LISA 散点图
Fig.6 LISA Scatter Map of High-tech Industy Export Respectively in 2000 and 2013
进一步探究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空间集聚情况(图7),2013年与2000相比,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形成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福建沿海区域、环渤海区域、川渝地区为代表的聚集区域;二是2013年与2000年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空间分布区域明显更加广泛,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有了显著发展,以川渝地域为代表,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发展迅速。
图7 2000年(左)和2013年(右)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空间聚集图
Fig.7 Spatial Cluster Map of High-tech Industy Export Respectively in 2000 and 2013
3.原因分析
在文献总结基础上发现汇率、国家政策、R&D经费投入、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对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有依赖关系,构造多重线性模型如下:
其中ß0、ß1、ß2、ß3、ß4、ß5为模型参数;Yi为第i年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ei为第i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pi为第i年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支持情况;fi为第i年R&D经费投入;ti为第i年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发展水平;di为第i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ξi为除模型选定的5个变量之外其他未知因素对Yi影响。
利用spss20.0以广东省为例,对影响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到表5~表7,结果如下:
表5 模型汇总
Tab.5 Model Summary
表5的R值为0.967,代表方程可以解释影响广东省高新技术出口的96.7%的因素,R方及调整R方均在0.89以上,说明线性方程的解释度较好。
表6 方差分析
Tab.6 ANOVA
表6是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整体方程的拟合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线性方程严格显著为0.000(p=0.01)。
表7 系数
Tab.7 Coefficients
表7是对线性方程的系数、相关性及方程共线性的检验,结果表明汇率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重要因素。容差较小且VIF <30 说明线性方程的多重共线性较轻。方程可以表示为:
Yi=-1.349-0.165ei-0.083pi+0.121fi+0.023ti+1.604di+ξi。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