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发展缓慢。目前国家对再制造产业的支持一直没有放松,如目前推出的“以旧换再政策”,逐渐放开汽车再制造所需的零部件原材料的限制,以及发布轮胎再制造准入标准,都表明了国家对再制造技术的重视与支持。虽然在再制造的发展进程方面,我国尚落后于西方国家,但它却能成为全球经济危机后,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再制造给潍柴动力带来了一种新的低成本制造模式:只要不是打破机体的,能进行再制造的一定要重新利用,不能装机的则用在教学机上,再者是作为展示机,层层过滤,完全利用。再制造公司的目标是让潍柴动力不再有报废的零部件。在发动机的再制造过程中,“三包”机和生产过程中的报废零件都得到了循环利用,免除了机器积压的忧虑,有利于盘活资产,每年可以为企业节约数千万元资金。随着潍柴动力对再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得到再制造。再制造所占的比例越高,企业可以降低的生产成本就越多,这对促进潍柴动力持续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潍柴动力现有的业务看,目前的再制造产品主要包括WD615、226B等系列产品,可满足各个配套领域,包括商用车、工程机械、船电、农机等行业的潍柴动力的客户需要。目前潍柴动力WD系列发动机的市场投放量已经超过320万台,仅斯太尔615系列和618系列发动机,现在就以每年二三十万台的速度持续投放市场。这些发动机主要是在2004年以后投放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动机正在或已经进入大修期,通过再制造,这些设备就会陆续循环起来。这样源源不断的循环会为潍柴动力带来可观的利润,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尽管潍柴动力在开展再制造业务之初并没有将再制造业务作为主要的利润增长点,而是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从其社会效益的角度来推进发动机再制造项目。(www.xing528.com)
开展再制造业务缓解了公司的发动机维修服务压力,有效地支持集团公司后市场服务战略;用高品质、低价格的再制造产品来取代以往维修时间长、维修质量低的服务模式,促进了发动机的更新换代,为再制造发动机的推出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潜在需求空间。另外,对于维修站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卖点和利润增长点;对于客户来说,这是以低价获得等同于新发动机的再制造发动机,节约了成本;对于整个供应链,这是一种全新的共赢战略,是对资源的重新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