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作培育发展之本:与外商交往中的质量意识及管理经验融入

合作培育发展之本:与外商交往中的质量意识及管理经验融入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优势是在合作中建立的。在与外商的交往中,我们最大的收益是他们的质量意识。只是有时候又走过了头,质量上的“缺斤少两”变成了“质量过剩”。轻者,为“质量过剩”付出的那部分劳动并没有得到补偿;重者,自我设置障碍,使可能变成了不可能。在合作中,我们熟悉了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方式、管理经验,并把它们融入自己的管理体系中去,使得管理变得合理、有效。是合作,培育了我们的发展之本。

合作培育发展之本:与外商交往中的质量意识及管理经验融入

中小企业大都没有自己的品牌与营销网络,他们在市场中处于配角。品牌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配角也会长时间的当下去。主角、配角是一种市场的分工,当配角决不意味着企业无须建立自己的优势。优势是在合作中建立的。

在与外商的交往中,我们最大的收益是他们的质量意识。在人们的印象当中,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似乎总与假冒伪劣产品联系在一起,在过去很长时期里是这样,时至今日并未彻底改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撇开有意识地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欺骗顾客以外,更多地来自薄弱的质量意识以及不尽合理完整的质量控制:缺乏明确的标准和严格的规范,随意随机伴随着整个生产过程。现在,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品质的重要性,“质量第一”“品质至上”的标语、口号在厂区随处可见。只是有时候又走过了头,质量上的“缺斤少两”变成了“质量过剩”。因为害怕不合格以及一连串的退货甚至索赔,于是层层加码,道道打富余量。轻者,为“质量过剩”付出的那部分劳动并没有得到补偿;重者,自我设置障碍,使可能变成了不可能。质量是一种标准,它是由客户与企业共同建立的:对于客户是要求,对于企业则是承诺。质量的伪劣是一种欺骗,“质量过剩”则是对自己劳动的不尊重。在大陆厂长、经理与外商的交往、谈判中,有一个优势会被经常提及并加以特别强调: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大陆的劳动力较廉价。无可否认,这是事实,但这个优势是潜在的。只有精心的组织、科学的管理,潜在的优势才能释放出来;否则仅有的优势会被削弱甚至变成劣势。在合作中,我们熟悉了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方式、管理经验,并把它们融入自己的管理体系中去,使得管理变得合理、有效。(www.xing528.com)

是合作,培育了我们的发展之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